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麦黄瘟”来袭,养鱼户朋友,你做好准备了吗?

近期处于季节转换的关口,“麦黄瘟”如期而至,再加上今年的气温起伏变化较大,作为变温动物的鱼类适应性较差,更是为鱼病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烂鳃病、赤皮病流行,间或有车轮虫、指环虫、绦虫等寄生虫病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的困扰,在此,提醒广大养殖户朋友加以防范和治疗。

一、所有鱼病的发生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预防鱼病必须从鱼体健康、病原体清除、和保持良好水环境三方面入手。

1、选择健康优良的苗种放养,抗病力强、即使患病恢复也快。

2、清塘消毒、鱼体消毒、水体消毒、食场消毒不可忽略,截断病原体载体和传播途径。

3、保持良好水质,减少病原体滋生环境。

二、近期常见疾病防治

1)烂鳃病

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

【症状】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俗称“乌头瘟”。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称为“开天窗”。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1、鱼种过塘分养时,用2%-2.5%的食盐水溶液,5-1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给鱼种浸洗10分钟-20分钟,可较好地预防此病。

2、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

3、治疗: 100公斤饲料添加恩诺沙星200克,连喂3-5天。

注意有烂鳃病的池塘不要用硫酸铜泼洒,以免加重病情。

2)、赤皮病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是草、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但是以水温2530℃时为流行盛期。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

【防治方法】8%一元二氧化氯,0.2-0.3g/m³,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1次。

2 10%聚维酮碘溶液,0.5-1ml/m³,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1次。

 3、恩诺沙星,或氟甲喹,一次量,每1kg体重,30mg,或10mg,或30mg,拌饲投喂,11次,连用3-5天。

4 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体重,均为5-15mg,拌饲投喂,11次,连用3-5

3)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的一些纤毛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上引起。

[病原] 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口面观呈圆碟状,运动时如车轮旋转样,

[症状] 能致病的车轮虫有10多种,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鳃等处,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大量寄生时,由于虫体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在体部、鳃上形成一层粘液层,虫体密集处,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病鱼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以致死亡。

[诊断] 用显微镜检查虫体

[预防方法]:预防:硫酸铜,一次量,每1立方米水体8g,鱼种放养前,浸浴15-30分钟。

[治疗方法】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一次量,每1立方米水体,0.5g0.2g,配制成合剂后全池泼洒一次。

2:苦参碱溶液,一次量,每1方米水体,0.4g,全池泼洒1-2

3:严重时,苦参碱溶液和阿维菌素溶液配合使用,量不变。

4)绦虫病

绦虫病:绦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草鱼、鲫鱼,以小草鱼和团头鲂发生最为严重。主要危害一龄鱼种和夏片,流行时间在510月。团头鲂鱼种养殖中,绦虫感染率可达百分之90以上。

【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摄食,鱼体变黑、消瘦,整池鱼种逐渐死亡。成鱼寄生绦虫后,病鱼生长缓慢,体格较同群鱼小,有的鱼体畸形。

 【防治】:1、投喂吡喹酮药饵,每公斤饲料中加吡喹酮1克,或用其他治疗绦虫的药物拌饲料投喂,连用 2天。剑水蚤和鸥鸟是绦虫生活史中的中间宿主,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杀灭剑水蚤,驱赶鸥鸟,切断绦虫生活链,能减少发病。

2、投喂肠虫清(阿苯达唑),拌饵投喂,每1kg体重使用0.15g0.2g,一日1次,连用35天,驱虫注意保肝解毒。

3、病鱼在投喂药饵时要延长投喂时间,使病鱼吃到足量药饵。

4、春天治疗绦虫病,待水温达到20摄氏度左右,鱼正常吃食后,开始投喂药饵,选择晴天用药。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