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鱼类摄食不旺原因分析

一、鱼类缺乏钙、磷、维生素等元素

钙、磷是鱼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体内99%的钙和80%的磷存在于骨骼、牙齿和鳞片上。无论在海水还是淡水中,鱼都能从水中获取足量的钙,因此鱼类不易缺乏钙,钙的缺乏症在一些鱼类中也很难发现。鱼类一旦缺钙则表现为生长差,骨中灰分含量降低,饲料效率低和死亡率高;磷由于水中含量较低,又不易吸收,因此对水产鱼类而言,磷几乎全部要由饲料中摄取。磷缺乏症表现为生长差,骨骼发育异常,头部畸形,脊椎骨弯曲,肋骨矿化异常,胸鳍刺软化,体内脂肪蓄积,水分、灰分含量下降,血磷含量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差。

鱼类缺乏维生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不足,难以满足鱼体生长和代谢的基本需要。由于饲料原料中的维生素含量不能完全满足鱼类的需要,因此必须额外添加一定的维生素。②维生素在饲料贮藏、加工和投喂过程中出现损失或被破坏,这样即便饲料在加工时添加的维生素足量,鱼体仍然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例如:挤压膨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多种热敏性维生素如VB1、叶酸、VCVA等失活;而贮存不当会引起饲料中脂肪的氧化,期间产生的大量过氧化物会破坏VAVDVEVK等脂溶性维生素,引起相应的缺乏症。③鱼体患病后会对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④鱼类在某些特定条件(如出现高温、分塘、运输和用药等应激情况时)下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适时多给鱼类补充维生素。

二、鱼类饥饱状态没有掌握好

主要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鱼类的饥饱:

1.留心观察鱼类在食台或食场吃食时间的长短。如果在投入一定数量的饲料后(正常投饲量),鱼吃完饲料的时间不到2小时,说明饲料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到或吃饱,应该适当添加。如果每旬投饲量一定,旬内日投饲量相同,但到旬末所投饲料在不到2小时内就被鱼类吃完了,说明鱼体已增重,饲料量应增加。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时,饲料已投完,鱼群仍在表层水面急游觅食,不愿沉入“二层水”中去,表明鱼未吃饱。如鱼群已从食台、食场散去,还有剩饵,鱼则食饱有余,下次可酌情减少投量。

 

2.水面极不平静,池中鱼类活动频繁,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骚扰危害,或可能鱼群处于饥饿状态。在育种塘,鱼苗、鱼种出现成群结队沿池周不停疯狂游转,这是缺乏适口饵料、呈现严重饥饿状况的标志,俗称“跑马病”。

3.定期检查饲养鱼类的生长情况,一般每月检查一次。在放养密度适宜、搭配比例合理、无疾病发生的情况下,发现鱼类的生长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规格,且个体大小相差悬殊,说明所养鱼类摄食不足,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4.以鲢、鳙为主养鱼类的池塘,池水的透明度超过40厘米,或水质由肥变瘦,或者鲢、鳙鱼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甚至有瘦弱死亡的个体漂浮水面,这些都表明水中鲢、鳙鱼类可食的浮游生物很少,致使这些鱼类生长缓慢。

5.以鲤为主养鱼类的池塘,要判断鱼的饥饱,可以根据池水的混浊度来确定。如果整池水都很混浊(呈泥黄色),证明鲤在池底觅食活动频繁,可判定鱼处于饥饿状况。

三、 饲料本身的因素影响鱼类摄食、危害鱼类健康

一般来说,鱼类的摄食与饲料有着密切的联系。鱼类饲料配方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是基本的营养指标,其中蛋白质则是鱼类饲料中最重要而且成本最高的营养素。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程度不仅与饲料中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而且与饲料中非蛋白能源存在着密切关系。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而能量物质又供应不足时,饲料中的蛋白质不是用于生长,而是被转化成能量来维持生存,从而鱼类要加大摄食量来满足其生长;同样,当饲料中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从而减少了最佳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和其他重要物质的摄入。此外,除了饲料中的几个主要营养成分影响鱼类摄食外,饲料的颜色、软硬、形状、粒径以及一些饲料添加剂比如:某些氨基酸、小肽和诱食剂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鱼类对饲料的摄食。

饲料中危害鱼类健康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选购饲料时要注意其含量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

1.棉酚  在棉籽壳和棉籽短绒中最多,分为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两种。其中游离棉酚毒性很大,对心、肝、肾的细胞以及神经、血管均有毒性作用。

2.蛋白酶抑制剂  豆料植物中含量较多,一般认为它能抑制肠道中蛋白水解酶对饲料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从而阻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系数增高。还能引起胰腺肥大,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3.硫葡萄糖甙  主要存在菜籽饼中,其水解产物具有毒性,对消化道的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影响甲状腺滤细胞的生理功能,引起鱼类胃肠炎、肾炎及甲状腺肿大,破坏其正常的生理机能。

4.单宁  是一种多羟基酚物质,主要存在于菜籽饼、高梁等饲料原料中。单宁具涩味,高单宁饲料适口性差。单宁能与蛋白质及其他化合物产生络合物,降低了它们的消化吸收率。它还能与肠道消化酶结合,降低酶的活性,干扰正常消化过程。

四、降低鱼类的饲料系数的方法

1.改进养殖方式,采用新型养殖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高产的新型养殖技术不断涌现。如采用8020优质吃食鱼为主的养殖技术,与传统的多品种混养技术相比,由于优质鱼比例大,并采用投饵机投饵的科学投饲方法,因而产量高、利润丰,饲料系数普遍较低。

2.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良品种进行放养  养殖品种的优劣是决定生长速度并影响饲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鱼类、虾类、蟹类、鳖类乃至贝类,都应选择适合当地或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进行放养。

3.建立良好的水域环境条件  良性生态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质、底质、水中天然生物状况,以及外来污染、养殖过程中自身污染等因素。养殖对象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的恶劣环境中生活,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即使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优质饲料,也绝对得不到良好的饲料报酬,饲料系数肯定居高不下,使养殖效益降低。

4.水中溶氧量需尽量提高  水中溶氧量低,养殖对象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即使食入饲料,也会造成消化吸收率低下、生长速度减缓、饲料利用率低、饲料系数增大的状况。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采取注入新水、调节水质、清除过多淤泥、使用增氧机,并监测水质理化指标等措施,来达到溶氧充足、降低有害气体含量、利于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之目的。

5.采用科学合理的放养技术  选用优质饲料、放养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决定饲料系数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状况及生物状况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即最适放养量。密度太大水体中易于缺氧,饲料系数肯定上升;密度太稀,则不能充分发挥水体的潜力,产值效益下降,饲料系数同样上扬。(作者:赵永锋)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鱼类,摄食不旺,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