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做好池塘清污与整治是养好对虾的关键


对虾池塘多数是二三十年前建造的,池塘底质污染较严重,加之养殖者不断的追求高产高效,放苗密度不断增加,投饵量的增加,造成池中残饵、生物死亡、尸体的余积等,使池塘底部腐植质逐年增多。这些有机物未能彻底清除,因此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底质的恶化,使水中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等有害物质,对虾池底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虾池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有益生物的生长,使对虾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对虾生理功能紊乱,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疾病不断的发生,养成难于成功,挫折虾农养殖的信心。

对虾难养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虾池底质污染是重要的原因,如何彻底清污改良底质?是防病重要措施,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只有底质好,才有水质好,“养水先改底”。调控好底质是养虾成功的重要环节。

一、造成池塘底质污染的原因

1、池塘没有彻底清污  

由于直接从海区引海水入虾池,既没有沉淀也没有过滤,在没有增氧机搅动池水,在凤平浪静状态,虾池成为“沉淀池”。长期淤泥沉积,加之养殖过程残余饲料、对虾的排泄物以及生物死亡的残骸等等,淤积形成有厚的有机污泥。本应利用冬闲时间,彻底清淤,但是许多养殖者没有认识到清淤的重要性,或者受到条件限制。养殖多造或多年,从未彻底清除池塘中的淤泥,使池底积累很厚的一层淤泥。这些有害物质,当水温较高时,分解各种有害物质,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水质恶化,对虾疾病频发。

2、有机物的沉积  

在对虾养殖中虾农受到误导,“要高产,多投料”。为了获得最高利润,多使用低质饲料,对虾消化吸收率低,造成大量的残饵及排泄物残留在池底。加之池中的动植物死亡的尸体,沉积于池底。这些有机物是富有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是产生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的祸根,也是引起对虾各种疾病的根源。

3、化学清毒剂和药物的沉积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对虾疾病,使用药物预防起了一定作用。由于大量使用各种药物,药物残渣余留在池底,对虾池内有益微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到水中有益菌群的正常生长。同时,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致使对虾池塘水环境逐步失去微生态平衡与调控能力,池塘底的自净功能降低,使对虾长期生长处于应激状态,极容易发生虾病。

4、对虾池塘底部或边缘生长大量的杂草  

如丝状绿藻类及各种水草等,其生长到一定时间会自然死亡腐烂,未能及时清理,污染池底,甚至使底部黑化现象出现。

二、池塘底部污染的调控措施

1、彻底清淤消毒  

是清理池底污物之有效的方法。对虾养殖池经过一造或多年养殖之后,池塘底部沉积大量的淤泥。在放养前要必须彻底清污,虽然工作量大,是不能缺少的重要措施。清淤可根据虾池的类型分别进行,高位虾池收虾后,排干水,用水枪冲洗底部的淤泥干净后,经暴晒后再消毒,然后可以养殖。一般的半精养虾池,能排干水,应先排水→曝晒→清淤→消毒。不能排水的虾池,要不断的滚动底泥用吸泥泵,将池塘内的淤泥浊水,抽出池外,然后用消毒药物消毒。

在条件许可时,土池暴晒后,用推土机将表层淤泥推掉,然后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每亩施生石灰50-75公斤消毒,改良底质的酸碱性,使底泥疏松促使有机物的分解,有利底栖生物的繁殖生长,以及对虾的潜伏,对养殖日本对虾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同时可以使用高效低毒、药效消失快的含氯的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对底泥进行消毒,杀死底泥的各种病源微生物、病毒等,对减少对虾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如果旧虾池底层淤泥太厚,在可能时要掺沙改良底质,有缓冲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对丰富天然饵料生物,促使对虾生长大有好处。

2、施微生制剂调节水质和底质  

微生态制剂是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通常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改善水质的水体及底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硝化细菌、芽孢杆菌、氨化细菌、光含细菌、EM菌等。它们具有改良水质与底质,增加虾池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氨态氮含量,抑制改善病菌生长,改善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有很大好处。二、是拌饲料投喂,以改善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对虾消化率,增强对虾免疫力,目前使用较多的菌类是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

有研究表明,随着对虾养殖周期的延长,虾池底部的总氨和总磷的沉积浓度会不断增加,微生态制剂的施用,减缓了它们增加的幅度,使更多的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中,供给浮游植物利用和提高同化作用。在虾池随着微生态制剂的施用,虾池的底质中硫化物浓度会降低。施用多种微生态制剂,可利用虾池中的氮、磷、碳和硫等营养物质,作为其代谢生长底物,最终与底质中的土著菌群达到平衡,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过度积累,降低了弧菌的数量,改善了底质的微环境。

使用底质改良剂,据有关报道,应尽量少用吸附型底质改良剂,如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此类物质大量吸附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沉积池底,造成底泥中氨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会使底质发臭,极易发生对虾偷死症,应引起注意。

3、实行混养、轮养

污染较严重的池塘,要彻底清污难度大,可以对虾与鱼类混养或轮养减少疾病发生。低盐度的池塘可以混养或轮养的鱼类种类多,可以因地制宜选择理想的种类,当前在淡水区域或低盐度的池塘,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革胡子鲶等混养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即使盐度较高的水域,也可以对虾与鲻、鲳鲹、黄鳍鲷、蓝子鱼等混养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盐度高的池塘可以与石斑鱼、遮目鱼等混养或轮养效果也很理想。实施混养或轮养可以减轻池塘的污染,修复池塘的生态因子,在实践中证明对减少虾病有很大好处。在同一口池塘,一年不要重复养殖同种虾,可以减少虾病的发生。

在整个养殖中要科学的科学投喂饲料,有的偏面的理解,多投饲料对虾的产量就会高。造成残饵余积在池底,败坏底质的主要原因。科学的投饲料,要根据养殖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健康程度、蜕壳与否、气候、水质等因素。准确决定投饲料量,主要根据饲料台摄食速度与残饵的情况,增减饲料量,有利降低虾池底质及水体的污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减少其带来有害的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群体组成发生大变化,甚至会使水体环境因子大改变,使对虾生长不良或者发生疾病。

在对虾饲料中添加鱼虾生长素(CBS)、EM菌原露等复合型微生物中各菌种的优势,发挥其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可改善底质和水质,而且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扩散。

4、加强暴气改善池塘底部环境  

使用多种类型的增氧机,尤其立体增氧是养殖对虾成功的重要条件。增氧机可使虾池水体流动,促使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分解,在水深较深的池塘,必须使用潜水式射流增氧机,改善虾池底层水质,为对虾创造良好的底部生态环境,是对虾养殖成功非常重要的措施。根据对虾密度以及天气、水质、底质等,决定开增氧机次数与数量。即使在养殖初期或气候凉爽也要开动部分增氧机。尤其在阴雨天,高温低压闷热的天气,早晚一定要增加开增氧机次数与延长开机时间。

5、净化底质  

养殖中根据底质、水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在池中施底改物,如石灰、白云石粉、麦饭石等。石灰能增强池水的缓冲作用,能调节pH值,并能消除重金属离子的毒害,改善底质和水质。沸石粉、白云石粉不仅能缓冲水中酸碱度,且有调节总碱度的作用。有条件要经常换水、吸底,是净化水质和底质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