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海南水温回暖,水产养殖提前预防寄生虫病

 一、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基本情况及初步分析

2013年我省气候稳定,水温回暖快,鱼类寄生虫病提前,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上扬,注意做好疾病的防控。1月病情报送数据如下:

菲律宾花鳗鲡监测面积200亩,监测到主要疾病为指环虫和小瓜虫病,平均发病率12%,死亡率8%。

对虾测报面积为5706亩,平均发病率7%。由于诊断水平低,因此病因不明(包括白体、红体、桃拉综合症等)。

石斑鱼监测面积6510亩,平均发病率8%,大部分为刺激稳核虫与车轮虫病,小部分病因不明。

卵形鲳鲹为海水网箱养殖,监测面积20亩,发现痔疮,平均发病率10%,平均死亡率1%。

珍珠贝、藻类、爬行类未监测到病害。

二、防治措施

水温回升阶段是水霉病、小瓜虫病、细菌病等病害高发期,为防止低温寒潮造成养殖病害爆发流行而加重渔业生产损失,一是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添加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物质进行投喂;二是要提高防病技术水平,规范用药行为,杜绝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1、综合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每5-10天监测养殖水质理化因子;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时应严格过滤、沉淀和消毒,注意增氧,定期消毒,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2)科学投喂,保证饵料新鲜无害,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定期消毒投料台;每15天左右拌料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连喂3-5天,每天一次,增强养殖动物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

(3)坚持每天巡查。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染病情况并及早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4)海区养殖的,在病害多发时间或多发区域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或者移到海水交换量大、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养殖。及时处理死亡的养殖动植物,防止病害扩散蔓延以及死亡动植物腐烂对水环境造成压力。

2、治疗措施

(1)菲律宾花鳗鲡指环虫和小瓜虫病

已发生病害的,要及时采用福尔马林200-300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鱼体15-25分钟(视鱼的忍受能力而定),连续处理2-3天。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然后按用药说明投喂抗生素阿莫西林、土霉素或氟苯尼考进行治疗,连续5-7天为一个疗程。用药选择晴天进行,注意增氧。

(2)石斑鱼寄生虫病

对海南省石斑鱼养殖业威胁最大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往往继发细菌性疾病,对养殖造成很大损失。

对此建议采用淡水、福尔马林200-300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鱼体15-25分钟(视鱼的忍受能力而定),连续处理2-3天。同时结合使用抗生素土霉素10克/吨水浸泡一次,和投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按20mg/公斤鱼比例投喂,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避免继发细菌性病害。另外,网箱养殖的还应规划海区的网箱排列和控制放养密度在7-8kg/m3以下,增强整体防病意识,做好网箱的清洗和更换工作,建议使用配合饲料,减少使用冰鲜生饵。引导养殖户由港湾养殖向近海发展。

卵形鲳鲹痔疮病采用碘类消毒剂1-3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鱼体25-30分钟,适当使用中草药预防疾病的发生。

(3)对虾疾病

①加强水质管理。受低温寒流天气的影响,造成水温“白暖夜凉”,导致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较低,水质容易恶化;同时养殖的生物体易产生应激反应。因此,经常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石灰等物质改善底质和水环境。适当使用消毒剂,如强氧化剂(碘制剂、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还有提高虾池水位,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

②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尽量使用增氧设备,搅动水体以免水体分层,造成底层缺氧和对虾应激反应。

③增加虾体免疫、抗应激能力。添加维生素C、E、中草药和免疫多糖等进行投喂,使用维生素C和葡萄糖进行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