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曾雄飞:对虾混养石斑鱼,成功狙击冰白菌、荧光菌

2009年以来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在华南地区大面积爆发,对虾病原无法确定,养殖池塘大面积排苗,对虾养殖处于极度严峻形势。广州金鳄科技有限公司曾雄飞教授就下定决心要到第一线去弄清当前的养殖规律,与其发明与创新团队,用无药残健康养殖方法研究抗击虾病对策。于是一年前,曾雄飞奔赴湛江吴川塘尾养虾基地亲自养虾,取得了对虾混养石斑鱼成功案例,同时发现了对虾两大爆发性病原:冰白菌和荧光菌。

一年后,受曾雄飞教授邀请,日前,中国水产论坛网友一行到曾雄飞团队养殖的湛江吴川塘尾养虾基地参观学习,亲眼目睹了冬棚里养殖的对虾及石斑鱼。

曾雄飞教授带大家来到池塘边,向大家介绍和辩别冰白菌。冰白菌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对虾污水,死藻,死青苔,塘底污泥,残饵,乃至料台污物,沟渠中的藻类,死虾,咸淡水,几乎虾塘中的一切生物体都是冰白菌的宿主和营养源,可以培养出这种菌体。在摄氏15度水温时即可爆发,经采集样本到实验室做分离培养,繁殖的速度是每小时达14倍。数厘米如4cm小虾,置于菌液中,26分钟即告死亡,先是急速游动,及至频繁跳动,然后沉底死亡。纯菌株同虾塘污水、污泥中培养的菌落,具有相同的毒力,小虾的中毒过程也类似。

 

塘中白色部分即为曾教授所指的“冰白菌”

 

塘中白色部分即为曾教授所指的“冰白菌”

另一种主要病原菌是荧光菌。受荧光菌感染致死的虾,甚至通体发出荧光,其毒力类似于冰白菌。

而蛋氨酸碘是杀灭冰白菌和荧光菌的主要药品之一。

对虾之所以混养石斑鱼,曾雄飞教授称石斑鱼的作用就是吞食病死虾、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曾雄飞强调,石斑鱼和对虾两者敏感的病原菌不同:危害石斑鱼最大的是神经坏死性病毒;危害当前养虾业最大的是两大病原菌,冰白菌和荧光菌。两者混养,实乃天地之作。

网友们对混养石斑鱼的问题颇感兴趣,纷纷向曾教授请教混养投放鱼苗时间,鱼苗规格、数量……广州金鳄科技有限公司胡裕松总经理给网友一一解答。

胡裕松介绍向大家说,他们混养的操作是按照我国对虾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总结的三个梯度实验,共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投苗后20天(为第一次发病高峰期)

对虾投苗为10/亩密度池塘,投放10公分口径的石斑鱼(青斑)80/亩;对虾投苗为8/亩密度池塘,投放10公分口径的石斑鱼70/亩;对虾投苗为12-13/亩密度池塘,投放10公分口径的石斑鱼90/亩。

第二阶段:投苗后45天(为第二次发病高峰期)

对虾投苗为10/亩密度池塘,投放体重100-150克折合15-17公分口径的石斑鱼(青斑)80/亩;对虾投苗为8/亩密度池塘,投放体重100-150克折合15-17公分口径石斑鱼70/亩;对虾投苗为12-13/亩密度池塘,投放体重100-150克折合15-17公分口径的石斑鱼90/亩。

按照何建国教授实验指导,基地用6亩虾塘与石斑鱼进行混养,以虾为主,虾鱼混养: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无药残,主要投喂虾料,节约了鱼料成本。首批卖出的9000斤对虾,饲料系数约1.25,卖虾时大的石斑鱼已经达体重400/条。试验中,健康的虾鱼数量比例约1001,其中约有一半虾被石斑鱼吃掉了,但对虾产量仍有1800/亩。胡总还向大家介绍何建国教授试验结果表明,3000斤以内的对虾亩产量,石斑鱼对产量影响不大。

 

 

混养殖的对虾和石斑鱼(青斑)

对于2012年南美白对虾如何创造养殖利润最大化,曾雄飞教授的方法是一年养殖两造,并且一定要养殖冬棚虾、养殖大规格的对虾。目前30多头的塘头价为30多元/斤,但仍不是他期待规格及价钱。一定养殖到10多头/斤规格,那时产量高,卖价好(目前10多头规格的塘头价超过50/斤),曾教授一再强调。具体操作为:春节后投二代苗养殖约40/斤规格出塘,曾教授解释为什么选择二代苗原因就是对虾养殖至40头以上规格,一代苗及二代苗在生长速度及其他方面相差不大,但价格相对便宜可以节约成本。卖完虾后,不用排水干塘,仍然用原来的池水养殖第二造,但一定要投一代苗,养殖到10多头/斤规格至春节期间出塘。

 

冬棚(珠三角专业搭棚队包工包料造价3500-3800/亩)

 

棚内(池塘里有对虾和石斑)

除了对虾和石斑鱼混养殖外,曾教授还做精养实验养殖,主要操作是“消毒+杀菌+营养控制”,但一定要配合充足的底部增氧。于是他带大家参观了基地用于底部养殖的罗茨鼓风机。

最后,曾教授请大家吃基地养殖的对虾,曾教授称之为无公害无药物的有机食品,味道好不好大家一吃便知。他还给大家讲了一个卖虾的小插曲:有一批虾本拟春节前卖掉,但收虾的老板说是冬棚虾不耐运输,报价太低。好做实验,靠事实说话的曾教授立马给收虾老板做抽样缺氧试验:对照为非基地的养殖的非冬棚虾,实验结果让收虾商口服心服。收购商还按照曾教授建议把虾供应到香港,售价高达90多元/斤,成活率达到94-96%,收虾商狠赚一把,以致后来电话不断地追问基地什么时候出虾。

好吃的虾,吃了一箩又一箩

……

百听不如一尝!白灼对虾终于煮熟出锅,大家大快朵颐,尔后纷纷称赞“好味!好味!”。网友子皓更是感慨不已:“我以为我养的虾是最好吃的了,但与今天的虾对比,才知道什么叫好吃的虾。”

注:“冰白菌”为曾教授的初步命名,目前已把菌样标本送到国家有关科研究部位作进一步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