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目前虾病仍以白斑病毒为主

2011724上午9点,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家好老师莅临广西省钦州市为当地养殖户讲授“可控生态养虾技术”。本次讲座在钦州市海豚大酒店一楼会议厅举行,参会人员约1300名,主要以当地养殖户为主,另外也有其他厂家的业务员、大学教授等人员参加。

近两三年来,全国各地开始爆发不明虾病,虾农利益受损,产业链各环节受到严重的影响。从200910月份在海南文昌发现这种病害之后,厦门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上下员工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各地药店采集病样,送至公司研究所检测,研究病因;考察研究养殖成功地区的养殖模式,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取其优势;针对不同地区的养殖模式提出改进建议,最终想方设法指导虾农养殖,以达到提高养殖成功率的目标。

以往马家好老师也做过类似讲座,主要是以推广“可控生态养虾技术”为重点,但面对目前养虾业紧张的形式,马老师一改往常讲座流程,主要向大家汇报近几年公司对爆发虾病的研究结果。

会上马老师指出:通过采样检测发现,近两年的虾病病原仍以白斑病毒为主,但是这个病毒与以前斑节对虾爆发的白斑病毒还有点不同,吻合率在85%左右,具体是白斑病毒的变异,还是国外种苗带入尚不清楚。桃拉病毒检出率极低。患白斑症病毒病和桃拉病毒病的虾所表现的症状有明显不同,前者红须明显,轻度红体、红肝、红胃、红肠,红尾不明显,肝脏萎缩(海水),吃料后一跳就死;后者红体、红肝、红肠、红尾、红须,肝不萎缩。(见下图)

有关发病原因方面,马老师也从众多案例中作出了分析:被急性传染(小蟹子传播、进水或渗水);虾苗带毒或池塘曾发生过本病,在下列条件下易发生(或诱发):水体缺氧(倒藻、下雨)或高氧(气泡病)、盐度过低(纯淡水)或过高(5‰以上)、温度高(30℃以上)、一代苗、肝中毒或营养不足(抗病力低)。

气泡病可以说是马老师首先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探讨,马老师对气泡病也有很深的理解,这次讲座当然也少不了这个环节。气泡病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症状,即:藻类过多,产氧能力过强,溶氧过饱和引起;水浓、pH高、溶氧高;指标正常,下午或傍晚游塘死虾多;死虾尾或体发白、黄鳃等;连续晴天高温、温差较大、 “倒藻”或杀虫后,换水量大、投料量大、砂底或铺膜池易发生;生物不平衡,特别是藻类高峰期(进水5-7天、10-14天、20-28天)易发生;施肥过量或不当情况下易发。(患气泡病的病虾如下)

针对气泡病,马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推迟放苗(进水后大于20天)或“老水”养虾;保持高水位(浅处1米、深处1.5米以上);加大增氧,特别是中午及下午;如果下午氧气过高,应迅速换浮游动物多或低氧的水;若无换水条件,可加大增氧机曝气,并外泼“速解安”,严重时可用“苔藻净”控制;慎用肥料,防止过肥。

讲完虾病之后,马老师又像大家介绍了几个养殖成功的案例和其他地区比较成功的养殖模式,从中汲取好的经验,并针对钦州地区养殖提出合理的建议,参会者从中收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