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鳗鱼能否“绽放真台湾”?

 

中国鳗鱼网  王茂锋

近日笔者了解到,超过160个国家、2亿5百万观众观看的《绽放真台湾》系列纪录片,鳗鱼便以《绽放真台湾—鳗鱼春秋》作为重要提案。

该片以台湾鳗鱼研究与鳗鱼养殖发源地“鹿港”为出发点,透过采访学术机构、捕鳗人、养鳗户等,探索鳗鱼在生态方面的奥秘,检视与国际同步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台湾这个宗教色彩浓厚的“鳗之乡”,与死神搏斗的捕鳗人、靠天吃饭的养鳗户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面对震荡起伏不输股市的鳗鱼行情,又如何凭借着人与人基本的信任,与盘商、掮客合作来赚取合理的利润?在早已国际化的鳗鱼产业上,鳗鱼出口商又如何发挥台湾人特有的冲劲与创意,在挫折之后再创高峰?这些富有台湾特色又兼具人情味与世界性的有趣故事,均在片中完整呈现。

我国的宝岛台湾,地处亚热带,东临太平洋,沿岸地势陡峭、海水深沉,并且有黑潮主流经过,是南北洄游鱼类必经的海域。西接台湾海峡,又有平坦广阔的大陆棚,许多底栖性鱼类都在这里栖息,生生不息地繁衍着。这就为台湾的鳗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露天的池塘里养殖的台湾鳗鱼品质比较接近野生鳗鱼,日本鳗业界人士也认为台湾活鳗的品质比在保温棚中养殖的日本活鳗好。再加上业者不断地改良养殖技术、加强经营管理,与政府大力辅导,鳗业因此曾经一度成为台湾渔业的优势产业,维持稳定成长的趋势。

追溯台湾鳗鱼产业兴起的因由,30多年前,日本因为伴随经济起飞所带来严重的污水问题,导致鳗苗供应大缺。当时有一位名叫村松的日本人来台湾观光,下榻台北的圆山饭店,无意间发现圆山旁的淡水河中,“鳗苗多得不得了!”,使这位鳗鱼资源专家惊喜不已。

1956年,鹿港水产试验所进行的养鳗实验成功后,开始进行鳗鱼养殖的辅导。1958年以后,民间的养殖场纷纷设立,其中以蔡能先生主持的“隆乙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赢得“鳗鱼大王”的美名。

当时的养鳗人家普遍获利,养鳗也成为最热门的新兴行业;接着便以鹿港为中心,扩展到宜兰、云林、嘉义、屏东等地。

随着养鳗人家的增加,鳗鱼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民国六十年代,鳗鱼产业快速成长。1969年台湾鳗鱼产量仅有1,571公吨,到了1990年产量却已高达55,837公吨,二十年间成长了35倍以上,最高时曾经到达68,000公吨,居本省所有养殖鱼类之冠,台湾成了“鳗鱼王国”。仅鹿港地区1986年以来,其鳗鱼产量便维持在每月四十万至七十万公斤不等,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全盛时期鹿港地区的养殖面积高达五百公顷,每年约有八十亿的资金在镇上流通,是鹿港经济发展的主力。当时台湾的鳗鱼产业,一年外销日本的金额高达200亿台币,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对于繁荣渔村经济及改善渔民生活,贡献很大。

然而,近几年来台湾养鳗业逐渐萎缩,产量下降至两万吨左右,预计2011-2021年产量将跌破两万吨,主要原因是台湾生产的鳗苗全部出口到日本,本地养殖的鳗苗依赖从大陆进口,在鳗苗资源日益衰退的背景下,如果仍然对鳗苗出口放任自流,养鳗业处境堪忧。

受此影响,台湾的鳗鱼出口量逐年下降,今年1-6月仅出口活鳗2732吨,比去年同期的3657吨下降25.3%,相当于2007年同期7094吨的38.5%;出口蒲烧鳗589,比去年同期减少32.8%,相当于2007年同期823吨的71.6%;出口白烧鳗235,比去年同期的407吨减少42.3%,相当于2007年同期469吨的50.1%

活鳗存塘量越来越少,出口量持续下降的情况,还会持续多久?能否彻底改变?这是当前鳗鱼能否“绽放真台湾”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