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石斑鱼孵化技术关键点

石斑鱼苗的孵化是门技术活,缺乏关键技术就会导致孵化成功率低下,海南作为石斑鱼孵化的重要基地,笔者集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一套石斑鱼苗孵化关键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石斑鱼孵化关键技术点

1、肥水  开始使用“肥水肽”和“利菌多Ⅲ+三环活力源-肥水型”肥水,水肥起来后尽量少用或不用肥,多用“活力碳”等稳水。

2、放卵  把握好放卵时间,不急不贪,选择高质量卵。放卵前在网箱里使用多元有机酸“碧水安”解毒,放卵后网箱里使用“利生多”除臭、改善水质,可有效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

3、培虫  开箱前1-2天使用“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培虫,开箱时小虫量越多越好。少量多次使用“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既能充当开口料,又能保持虫的持续大量生长,稳水效果好还不污染塘底。

4、开箱  开箱时提前半小时在网箱和塘里泼洒“激活+营养快线”抗应激。开箱后泼洒“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补充饵料、培虫、稳水。

5、防青苔  清塘时是防青苔的最佳时机,孵化过程中发现青苔开始生长,可少量多次使用“底居安”,抑制青苔生长。

6、稳水  定期使用活菌“活力碳+利菌多Ⅲ”稳水。

7、投喂  适量投喂,每次投喂前用“优肽”洗虫,抑制有害菌。

8、阴雨天管理  雨前注意稳水,可提前使用“利菌多Ⅲ+活力碳”稳水抗应激。雨中注意抗应激增氧,可使用“激活+营养快线”抗应激,晚上使用“底加氧”增氧解毒。雨后注意防气泡病,中午使用“速解安+优肽”,可有效预防。

9、防水变  水质稳定是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藻相、菌相、浮游动物,三者的平衡是水体稳定的基础。藻类生长不旺盛可以适当补肥,水太肥易得气泡病。活菌就是水体的润滑剂,需要少量多次补充。浮游动物是鱼苗的主要饵料。虫太多时可适量补充“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给虫吃,防止水体变清和虫缺饵死亡。

10、防高温  适当加深水位,最深处1.5-2m,给鱼苗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深水位有利于稳定。

11、多注意营养补充 定期使用“激活Ⅱ+营养快线”补充营养,可有效提高鱼苗成活率。

12、慎加水  放苗前一次进到位,后面少进或不进水,如要进水最好是有蓄水池,水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慢慢加水。发病高峰、鱼苗开翅、收翅阶段不要突然大量加水。加水前最好使用“激活Ⅱ+营养快线”抗应激。

13、防返底  中后期投虫量大时,塘底污染加快,突然返底易缺氧、水变,造成鱼苗发病。喂虫后注意定期使用“底居安”改底,预防突然返底。

14、防肠炎  大量投虫时,经常使用“优肽”,有效猎杀有害菌,避免其大量繁殖。

二、影响鱼苗孵化成功的主要因素

1、鱼卵的质量差(图1),孵化率低,孵出的苗弱,死亡率高;

质量差的鱼卵

2、病害严重,神经坏死病毒病高发(打转、漂水、黑身);

3、水质变化大(水变、pH值高、掉清);

4、天气变化影响大(打雷、连续下雨);

5、海水水源水质越来越差;

6、青苔生长后严重影响成活率;

7、天然饵料(轮虫、桡足类)不足,人工投喂饵料容易带来病原,而且投喂过多易引发鱼苗肠胃病。

三、出现孵化死亡高峰的原因及处理

(一)鱼苗孵化第一个死亡高峰----开口期

死亡原因:

1、缺乏适口的饵料生物,难开口,饿死;

2、鱼苗体质差,抗应激能力弱(图2);

3、水体不稳定(pH值高),气泡病高发;

4、开箱前后环境变化大、天气突变等应激死亡或诱发病毒病死亡。

刚孵出的鱼苗

解决方案:

1、选择质量好的卵。

2、开箱前2-3天培养适口的生物饵料,开箱后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开口料并维持生物饵料丰度。

“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作为鱼苗优质开口料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经超微粉碎,粒径大小适口,可以直接摄食;(2)缓慢沉降,利用率高,减少污染和浪费;(3)起虫多,起虫快,活饵充足;(4)富含多种有益菌,稳定水质,防控气泡病。

3、保持水体稳定,肥水后定期使用活菌(如:“活力碳”、“利菌多Ⅲ”等)稳水。

4、鱼苗开箱前后、水变或天气突变及时使用“激活+营养快线”补充营养,增强鱼苗抵抗力。

(二)鱼苗孵化第二死亡高峰----开翅期

死亡原因:

1、营养积累不足或营养不平衡,变态发育不顺利而死亡;

2、天气突变,水体不稳定导致鱼苗应激直接死亡或诱发其它病害;

3、气泡病高发,导致鱼苗死亡或诱发病毒病;

4、开翅后若塘里青苔过多也会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开翅期鱼苗

解决方案:

1、定期连续使用“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保证虫量及适口性;适当补充“营养快线”。

2、天气、水质突变时,及时使用“碧水安”解毒、“激活Ⅱ”抗应激。

3、定期使用“利菌多Ⅲ+活力碳”补菌、补碳,保持水体稳定。

4、提早防控青苔。

如何预防青苔:

1、沙底池塘,排完水后太阳暴晒氧化塘底,再使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塘底。

2、注水20-30cm(盖过塘底),用“清塘修复安”浸泡1-2天,氧化塘底,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杀灭有害菌。

3、排水后再蓄水20-30cm,全池泼洒“活力碳”(2-3/瓶)+“三环活力源(肥水型)”(0.5-1/包),配合“苔藻净”(1-2/包)浸泡塘底2-3天,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塘底残留的有机质,提高塘底自净能力,然后进水至所需水位再水体消毒。

4、膜底池塘,高压水枪彻底清洗池塘,进满水后使用“苔藻净”(1-2/包)抑制青苔,之后进行消毒肥水。

(三)鱼苗孵化第三死亡高峰——收翅期

死亡原因:

1、神经坏死病毒病(症状:漂水、打转、黑身等);

2、鱼苗密度大,饵料不足,营养不全面,缺EPADHA,导致鱼苗死亡;

3、水质、底质污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4、饵料生物质量差,携带细菌、病毒导致鱼苗发病;

5、环境突变,鱼苗应激过大;

6、缺氧;

7、气泡病高发。

解决方案:

1、预防诱发因素,防控病毒病;

2、控制合理放卵密度,0.1-0.2kg/亩(1-2公两)比较理想;

3、定期补碳、补菌稳定水体,净化水质并配合改底,改善环境;

4、虫在投喂前用清水彻底清洗,混合“优肽”一起泼洒;

5、环境突变时多注意抗应激;

6、中后期多注意开增氧机以防缺氧;

7、预防气泡病。

气泡病的发生条件及症状

发生条件:

1、藻类过多,产氧过强,溶氧过饱和引起;

2、水浓、pH值高、溶解氧高、水色漂亮(小型藻类多);

3、连续高温晴天、雨后天晴、突然升温;

4、藻类高峰期、“倒藻”后、施肥过量或不当;

 

症状:鱼体发白,在水面无力慢游,或直接死亡沉底。

预防及控制:

1、一次性进够水,保持水深大于1.5米,有利于水体稳定;

2、稳定水体,定期使用“活力碳+利菌多Ⅲ”稳水;

3、使用“利饵多Ⅱ”培养浮游动物,防藻类过度增殖,稳水防气泡病;

4、气头、氧机提前开,有利水体稳定,减少或缓解气泡病。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石斑鱼,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