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20种鱼类寄生虫图文病害收藏

 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

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

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

每年5月~10月份流行。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

 

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观赏鱼亦被寄生。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4.指环虫病

 

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指环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5.三代虫病

 

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分布很广,其中以湖北和广东较严重。每年春夏危害鱼苗鱼种。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三代虫或寄生虫类专杀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6.中华鳋病

 

鳃丝末端肿胀、发白,肉眼可见挂着许多白色蝇蛆一样的小虫。严重时鱼头朝下尾朝上。  此病可肉眼确诊,需用中华鳋或寄生虫类专杀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7.锚头鳋病  

 

锚头鳋(俗称锚头虫)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现,终年可见,夏、秋季能引起严重流行病。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此病可肉眼确诊,需用锚头鳋或寄生虫类专杀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8.卵涡鞭虫病

 

病鱼的鳃表面,其次是体表和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最初病鱼在池中挤在一起或在水面形成几个圆圈环游不息。易与小瓜虫病混淆影响准确用药,生产重要注意镜检鉴别,需用对卵涡鞭虫有效的或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9.车轮虫病 

 

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车轮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10.复口吸虫病 

 

病鱼脑部充血,嘴圈发白,眼球突出甚至脱落。有的病鱼眼球混浊,呈乳白色。如鲢、鳙、团头鲂等则引起瞎眼、掉眼等病症。本病一旦发生,难以治疗,因此强调预防和控制。

11.鱼虱病

 

鱼鲺身体椭圆形,透明。在春季发生,为鱼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一旦出现此病,需要用寄生虫类专用鱼药对鱼虱就行灭杀。

12.鱼怪病 

 

病鱼胸鳍基部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洞,洞内可见虫体,有一孔与外界相通。其幼虫可寄生于由于幼鱼的体表和腮。危害雅罗鱼、鲫、鲤等。可用寄生虫类或者专用鱼药对鱼怪就行灭杀。如发现有鱼怪幼虫寄生,应用晶体敌百虫水溶液进行药浴。

13.舌状绦虫病

 

俗称面条虫,病鱼腹部肿大,剪开腹部可见体膛内有色带状虫体。一旦发现肠道有此寄生虫,可用阿苯达唑等专门针对绦虫的水产药品进行内服驱虫。

14.打粉病  

病鱼全身像裹了一层米粉一样。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而引起的鱼病。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15.孢子虫 

孢子虫在鱼体寄生、繁殖和形成胞囊,导致寄生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其正常机能,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一般以寄生在鳃、肠、体表和神经系统的种类危害较大。孢子虫的繁殖时间在夜晚,因此用药在下午5点前后最佳。

16.扁弯口吸虫

 

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扁弯口吸虫胞囊为圆形,直径2.5毫米,每尾鱼上有数个至百余个胞囊不等。鳃部寄生时有大量黄色的包囊,挑破包囊,里面有黄色蝇蛆样虫体爬出。可参照治疗孢子虫的方法。

17.纤毛虫

 

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

18.九江头槽绦虫

 

九江头槽绦虫虫体扁平,带状,乳白色,长20230毫米。

19.华枝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 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

20.刺激隐核虫

 

刺激隐核虫又叫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虫体透明度低,显微镜下常呈黑乳白色,难见其大核。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寄生虫,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