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警惕!新型对虾病毒爆发!对虾黑脚大量死亡

近两年的12月前后,笔者在粤东和福建的漳浦、长乐等地发现高密度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爆发性死亡,尤其是二三十头的大虾。在病死虾泳足附近的甲壳出现明显的发黑症状,养殖户称为“黑脚病”。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老师等人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多种对虾的病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黑脚病”的发生和一种新型的虾类虹彩病毒(CQIV)感染有关系;但是在实验室进行CQIV人工口服攻毒实验,发病死亡的对虾很少出现“黑脚”症状。综上所述,“黑脚病”虾的出现除了感染CQIV,很可能还存在环境或其它病原的因素。

 

爆发条件:高盐度、高密度的高位池养殖,气温低于22℃;

爆发时间:高发期是养殖60天以后;

病害症状:开始爆发时对虾全身黑斑,再到甲壳微红,直到死亡后游泳足附近的甲壳出现明显的发黑症状(与池底有机质多引起的中毒性死亡的黑脚病区别:无法清洗干净)。

原因分析

1、“黑脚”病在12月份前后高发,病毒病在低温期高发,水温在22℃以下;

2、养殖后期,二三十头的大虾更易感染,同时此时的养殖池塘底质差、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比较高,该病毒病和环境恶化有一定关系;

3、通过走塘观察,“黑脚”病高发的虾塘,发病前期养殖塘的虾肝胰腺发黄,后盲囊模糊发红;

通过原因分析,再结合疾病发生的三元原理,首先是环境(保持环境稳定、减少应激)、其次是病原(及时消毒补有益菌)、再次提高抵抗力(保肝护肠),笔者把这两年关于“黑脚”病的防治心得奉献给大家,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黑脚”病的预防

放苗前

彻底消毒杀菌,应注意藻相和菌相平衡,池底干净,溶氧充足。

放苗后

1、保温:201711月份寒潮来的很快,又忽冷忽热,要及时搭冬棚,增强缓冲能力。

2、抗应激和防寒抗冻:及时泼洒高稳维C12亩)+草本应激灵(12亩)。

3、消毒改底:50%含量过硫酸氢钾泡腾片(12亩),用后一小时泼洒世纪金碘和板蓝根;用后8小时,及时补充有益菌。

4、培菌调水:多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清爽稳定;经常检测氨氮、亚硝酸盐,及时处理,减少环境诱发因素。

5、保肝护肠:特免皇+复合多维+板蓝根(一套拌60斤料),早晚各一餐,连拌三天。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对虾,黑脚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