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10月了解弧菌很重要

 

弧菌感染红脚红腿

 

副溶血弧菌的绿色菌落

610月,是水产养殖的发病高峰期。同样的,10月也是对虾养殖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此时的昼夜温差更大,更容易影响水生微生物的活动繁殖和种群更替,水质更不容易稳定和调理,污染物更易积聚也更难处理,而且水温已经降到适合细菌繁殖的范围内了,更容易感染养殖动物使其发病。这些对于刚刚从白露那里劫后余生的池塘而言,又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个时期无论是南方的秋绵雨,长江区域突如其来的寒流,还是10月底华中、华东区域的霜后暖,亦或是冬棚养殖的初期阶段都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这就是弧菌感染。说起弧菌,这个概念一开始是从细菌病里分支出来的。2008年、2009年时对虾养殖基本上只提细菌病,后来慢慢才有了弧菌一说,当然那时开始就有了各种处理方案,但大家还是用常规对付细菌病的通用方法来处理,其效果确实也相差不多,很多时候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好几年都没人刻意留意弧菌有多厉害。直到2012年之后,弧菌病越来越厉害了,渐渐成为对虾养殖业一个主流的发病原因之一,人们这才开始有针对性地检测、研究以及防控。

弧菌,是一类尾有鞭毛弧形菌体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统称。大多数为好氧菌(这一点是经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的),部分种类有嗜盐性。大多数弧菌代时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其繁殖快(感染到发病相隔时间短)、变异快(易产生耐药性)。

对虾养殖常见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等。

副溶血弧菌

适温范围5℃~47℃,最适30℃~37℃;pH适应范围7.4-8.5;嗜盐性,适盐范围20‰~30‰,5‰以下影响生长;在TCBS(琼脂弧菌培养基)上能形成直径2毫米~3毫米的绿色黏滑菌落(接种环轻触似口香糖质感)。

染病对虾呈现体表暗红色(红体、红腿、红尾、红肠),肝脏肿大发黄,严重的出现萎缩(一般是慢性感染或小虾);慢性感染的出现空肠空胃、爬边、趴坑现象,濒死的虾离群水面漫游;不到5公分的小虾会出现肝脏萎缩,体色发白(也有发红,但不会红得太明显),甲壳发软,拖便甚至白便。慢性感染的会在放苗60天甚至40天之内出现白便症状,即使病症好转,对虾会很长时间不爱吃料,大大影响生长速度。感染时间稍长的也很难发现前期症状(因为都是个别虾爬边,即使有漫游的也很快会下沉死亡,并被其他虾分食),一旦看到死亡,往往已经进入发病中后期,并且常伴随肝脏萎缩、停食等严重症状,即使对症用药,也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处理好,这个漫长的时间,非常考验养殖者或技术员的耐心和经验,所以大多数养殖者最终都是以处理失败或放弃治疗而告终。而急性感染的池塘从发现发病到整塘严重死亡只有2天~3天时间,若要处理,必须在一看到发病虾就开始用药,稍一拖延或用药不对,就会加重病情。另外,副溶血弧菌常会继发或并发一些病毒病(尤其是弱毒型的慢性病毒病),从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死亡很大程度是因为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影响)。溶藻弧菌

适温范围17℃~42℃,最适宜25℃~32℃;pH适应范围6-8.5;嗜盐性,适盐范围5‰~50‰,淡水不生长;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也能生长;在TCBS上形成直径2毫米~3毫米以上的黄色黏稠、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凸起的菌落,且接种环不易挑取。

溶藻弧菌最早是从藻类里分离发现的,可与大多数藻类共生,对于环境而言,其少量存在时算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有稳定藻相水质的作用,只有过多繁殖才会出现致病性,所以是海水养殖动物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此病夏季多发,对虾从幼体(幼体菌血病)到大虾(褐斑、细菌性烂鳃黑鳃、细菌性红体、细菌性白斑)都能感染。感染对虾呈现烂鳃、红体、空肠空胃、肝脏肿大、甲壳溃烂等症状。此病是虾苗幼体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对虾幼苗的存活率影响非常大。而到了养殖期间尤其是养殖中后期此病的发病几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海水养殖区域对虾烂黑鳃、红腿病、细菌性白斑、褐斑病等都是常见高发疾病。既然是条件致病菌,在处理这个弧菌时就不能简单地杀菌消毒,而是必须同时调理环境,若是忽视了环境的改善,即使短时间杀灭控制住弧菌的感染和蔓延,随后也会很快复发。另外,有经验的养殖者应该都知道,溶藻弧菌引发的如烂鳃、黑鳃、白斑、褐斑都是复发率非常高的富贵病,因此,无论是环境改良、营养调理,还是弧菌防控都必须方方面面做到位,否则不但病症很难治愈,即使暂时治好疾病也会很快卷土重来。

霍乱弧菌

适温范围20℃~45℃,最适宜37℃左右;pH适应范围6.0-9.0;广盐性,适盐范围0-45‰;兼性厌氧(有氧条件一样可以感染);在TCBS上形成直径2毫米~3毫米以上的黄色菌落;霍乱弧菌的一些种类可以发光。

霍乱弧菌(水产尤其是对虾上主要是非01型霍乱弧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弧菌,处理起来也见效甚微,笔者看这有点类似大肠杆菌,一定数量之内与对虾属于共生关系,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繁殖过多时才会引发病变。发病对虾水面漫游、眼球肿胀(严重的直接溃烂至眼柄),濒死对虾肌肉白浊。此病单独致死的往往是很大规格的对虾,本身死亡率并不大,往往是继发或并发其他病菌致死。近几年有发现一些小虾若是感染过多霍乱弧菌会诱发严重的慢性肠炎,时间一长会引发拖便、水肠、细肠,甚至两个月内就会出现白便甚至肝脏萎缩,是这几年苗期偷死、白便、慢大的主要病因之一。

鳗弧菌

适温范围4℃~37℃,最适宜24℃~35℃;pH适应范围5-11;嗜盐性,适盐范围5‰~50‰,淡水不生长;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也能感染);在TCBS上形成1毫米~2毫米以上的黄色菌落。

感染对虾症状与副溶血弧菌非常类似:体红、腿红、尾红、红肠等。病虾会有明显的身体消瘦,头、胸甲、心脏附近常出现白浊或发红,严重的或长期感染的虾还会出现烂鳃或黄黑鳃,肠道出现黄色黏液。鳗弧菌很少单独感染对虾,常是对虾先感染或携带病毒(如IHHNV、白斑病毒、红体病毒等),体质下降之后环境又达到鳗弧菌繁殖的条件时才大量繁殖令对虾致死,所以常会检测到某种病毒和鳗弧菌同时存在,这也是鳗弧菌发病起来死亡非常严重的原因之一。想要治疗,哪怕再及时也只是一句空话,因为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只能靠预防。

哈维氏弧菌

适温范围16℃~37℃,最适宜27℃~32℃;pH适应范围6.0-9.5;嗜盐性,适盐范围12‰~30‰,淡水不生长;好氧性;在TCBS上形成1毫米~2毫米以上的黄色菌落。

哈维氏弧菌一般感染苗种阶段的对虾,除非池塘环境较差、水源问题较大或体质很差的小虾(每斤200条以内)才会感染。所以一般养殖池塘里较少遇到,而大多数都是在苗厂或淡化暂养池中出现,是虾苗荧光病的菌原之一。染病小虾游动弹跳乏力,漫游于水体中下层,最终也是死于池底(也是早期偷死症的病原之一)。哈维氏弧菌是典型的发光细菌之一,严重感染或濒死的小虾会出现身体发光(一开始是口器、鳃部和生殖腺部位发光,之后慢慢进入体内尤其是头胸部,最后蔓延全身)的现象。要注意,哈维氏弧菌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在有抗生素污染的水源区域,一旦感染就很难控制。

弧菌的检测

养殖一线一般通过TCBS(琼脂弧菌培养基,即硫代硫酸、盐、柠檬酸、蔗糖、琼脂等培养基)来做弧菌培养检测,其配方成分为:酵母粉、蛋白胨、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钠、牛胆粉、牛胆酸钠、蔗糖、氯化钠、柠檬酸铁、麝香草酚兰、琼脂,培养基pH8.6±0.1,保存温度为25℃。做弧菌培养前称取8.9克,煮沸溶解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冷至60℃左右时倾入无菌培养皿,自然冷却即可得到一个弧菌培养皿。检测时用接种环沾取样品在TCBS上划线,之后放入恒温箱,设定32℃~35℃,培养12小时~36小时即可得到检测结果。

TCBS上常见有三种颜色,分别为:

绿色——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

黄色——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哈维弧菌、鳗弧菌。

黑色——肠杆菌科(如沙门氏菌,因其能代谢产生的硫化物能和培养基里的铁离子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TCBS上出现的菌落数量也可以定量的说明。

弧菌的处理

处理弧菌一直是这几年来对虾养殖界广泛研究讨论的话题,方法不是没有,而是非常多,以前处理细菌感染的绝大多数方法都有一定作用,下面是现在养殖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大多数传统杀菌手法都是好坏通杀,这会导致本来就恶化的环境(绝大多数的弧菌都是在环境很差时才暴发的)进一步变差,往往是弧菌还没完全杀灭,鱼虾就已经顶不住环境压力了。

2.很多时候即使暂时可把多数弧菌给杀灭,依然会因为恶劣的环境导致有益菌群很难正常繁殖起来,占据优势,而缺乏有益菌群的水体环境时间一长又会被弧菌慢慢繁殖起来占据优势。所以弧菌的复发率是相当高的。

3.由于很多弧菌代时很短,繁殖速度极快,很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往往之前用的有效药物,第二次或第三次使用时就效果减半甚至完全没有药效了。因此,处理弧菌得各种药物经常交替使用。

综合上述几点,一般处理弧菌最好用化学类、中药和生物制剂搭配使用,比如三黄散(或大黄)配聚维酮碘,过硫配过碳酸钠,蛭弧菌配乳酸菌,这三个搭配方案算是现在市场上比较好用的。若严重感染的甚至可以先连续用两三次大黄+碘,配合晚上干撒过硫+过碳(颗粒粉剂都可),这样搭配处理两三天后再用蛭弧菌配乳酸菌或芽孢或光合菌杀菌的同时补充水体有益菌相。若是怀疑对虾体内感染弧菌的(红肠、红肝明显),可以拌喂中药+聚维酮碘一两天,之后拌喂蛭弧菌+芽孢或乳酸菌两三天。注意内服无论哪个搭配方案都不能用太长时间,超过3天就可能会影响对虾肠胃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注意的问题

1.弧菌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之分,多数弧菌在一定数量以内其实是不会对宿主有太大危害的。但若是环境变了,哪怕是弱毒株也可能慢慢复壮或是突变为强毒株,而这才是弧菌真正的危险之处。所以哪怕是完全正常的养殖情况下,若是检测发现弧菌超标也得适当的用药控制一下,以免任其繁殖蔓延突然变异成为强毒株就为时晚矣了。同时,即使用药后明显减少了弧菌数量或发病症状得到缓解,也不能忽视了环境的调理。处理弧菌问题,其实最根本的还是环境恢复正常。

2.很多弧菌都是好氧的,即使兼性厌氧的弧菌绝大多数也能在有氧条件下感染对虾,这就是为何人们经常看到往往是水好水靓的池塘更易暴发弧菌病的原因。

3.多数弧菌的代谢产物在水温超过38℃时毒性会大大降低。但在一定水温范围内(20℃~37℃),弧菌的毒性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升高的,而且高温能提高弧菌的易感性,大大缩短发病时间。

4.环境的污染会促进弧菌的变异和抗药性的产生(如霍乱弧菌、哈维氏弧菌)。同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越大越能促使细菌、病毒并发感染的几率升高。

5.弧菌能在池底淤泥、泥沙、池壁上附着潜伏很长时间,甚至一些能顶过清塘消毒这些相对恶劣的环境。所以,有发过弧菌的池塘或者养殖区域,清塘消毒必须严格操作,用药得加大剂量,同时用药处理的时间也得留够。

6.弧菌检测培养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否则颜色会变化,甚至是相反,如霍乱弧菌时间长了就会渐渐变成蓝绿色,而副溶血弧菌的绿色也会慢慢变浅到看不清是绿色。

7.很多弧菌是广盐性的,并非人们以前认为的必须要有一定盐度才繁殖。事实证明,近几年很多淡水区域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开始暴发严重的弧菌疾病了(如今年的盐城、赣榆和湖南),作为养殖者这一点不得不防。

8.相对甲壳类而言弧菌也并非一无是处,弧菌在几丁质物质循环里扮演非常重要且几乎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弧菌都能产生几丁质酶,能帮助自然界处理成千上万的甲壳、皮毛等废物,对于机体而言也正是因为弧菌的这些代谢产物能促进一些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所以和大肠杆菌一样,弧菌也不能完全杀灭干净。(文/图:王维)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弧菌,对虾养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