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虾农警惕!夏季对虾偷死猖狂,这13种症状都会引起对虾集体阵亡!

/广州胜维饲料高级工程师 施卫民

夏季悄悄地带着高温来了,许多养殖区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偷死现象。所谓的“偷死”,是养殖户对对虾养殖过程中以下状况约定俗成的说法。这个说法的意思是对虾没有浮游或者其他的预兆就莫名其妙的在底部发现,对虾今天死一点明天死一点。面对这些现象,养殖朋友心里也急,在采取习惯性解毒抗应激没有控制住后,也就咨询这个那个传说中的神丹妙药有没有效果?

这一点觉得可能需要说一下:对于偷死,在没有确切的有流行病学结论前,是否不要把目前养殖过程中常见“偷死”视为一种由弧菌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疾病可能会比较好?而应该把“偷死”视为一种症状,是可能由于许多因素或者综合因素引起的一种症状。所以面对“偷死”不能够墨守成规的习惯性所以这个那个的神丹妙药,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找出“偷死”最可能的因素后再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能够墨守成规的采取固定的措施或者墨守成规的相信某一个绝招。

在夏季,“偷死”可能引起原因主要是:

一、水温太高引起的“偷死”

水温太高引起的偷死比较多见的是在铺膜池,土池比较少见,前几天铺膜池的养殖公司报回来:在粤东等等区域,池塘底部的水温已经测到33℃了,接着下来的高温期,在去年的同期记录到的底部水温有36.这种水温很难让南美白对虾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状况,这种水体条件出现偷死也就难免了。

水温太高引起的偷死处理:

唯一的方法是: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池塘水温。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采取大换水的手段降低水温,让水温尽可能的不要超过35℃。也可以配合遮阳网措施。

 

二、异常藻引起的“偷死”

夏季水温高、投料多,再加上外水源水质夏季相对比不上冬季的水质甚至出现赤潮,很容易在池塘中出现甲藻、裸藻、微囊藻等等的异常藻。出现这些异常藻的池塘(尤其常见于土池)经常伴有对虾吃料慢,随后会渐渐地就出现消化道异常,比如肠道细、肝萎缩等等,最后出现了绵绵不断、天天都有的、从少量发展到大量的偷死。

下面是广东台山广海镇池塘的藻相抽样结果

 

出现异常藻的应对:

 

 

三、铺膜的白色斑和土池的粘液斑等等异常生物引起的“偷死”

铺膜的白色斑和土池的粘液斑等等异常生物这种现象在这几年出现得比较多,见下图:

 

这些异常生物用显微镜看,里面好像不止只有一种东西,品种比较复杂。但是到底怎么准确描述就等相关专业的人士看看能不能指点迷津了。不过从生产过程的总结看:这些异常的生物会很明显的引起对虾不吃料、消化道异常、偷死和长不大等等。

铺膜的白色斑和土池的粘液斑控制方法:

这些异常生物尽可能的从预防做起,大量出现后就很难对付了。

具体方法是:看到有可能出现了这些异常生物就定期撒底康,同时强化肝营养素。

按铁山港和钦州、汕尾养殖户的经验是:5天撒一次底康基本上就能够和这些异常生物的腐烂赛跑,一直到养殖收获了,这些东西依然没有泛滥。

四、水太浓引起“偷死”

水太浓在这里是指水体藻太多、单位体积藻数量太多的意思。水太浓除了会导致水体晚上溶解氧太低、水体溶解氧早晚波动太大等等异常外,在日照时间比较长的夏季,水太浓会明显影响到水体的pH走向,水体pH渐渐升高。见下图:

 

这种水太浓的池塘由于pH和池塘生物容量等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倒藻(藻集中性大量死亡),而在淡水养殖区域,这种状况同样会很容易就会导致倒藻或者很快就出现微囊藻泛滥,微囊藻成为池塘优势藻的水体。因此:控制水太浓也就是预防微囊藻泛滥、预防倒藻的一个主要手段。倒藻后引起的底部恶化或者摄食了微囊藻,对虾很可能出现肝萎缩、空肠胃等等症状之后出现“偷死”。

水太浓的应对:

1、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土池的养殖中后期,建议一般不要采取絮凝、芽孢等的调水改底方法,这种做法搞不好有可能会为池塘带来进一步的恶化。

 

2、在土池水太浓应该结合底泥的状况综合调整

 

五、淤泥富营养化引起的“偷死”

底泥富营养化的后果可能是:

1、对虾脚发红、发黄、纤毛虫泛滥、对虾脱壳不遂引起的“偷死”

 

2、溶解氧低导致对虾换壳不遂、壳软等等引起的偷死

 

六、池塘耗氧量太大,晚上溶解氧太低,对虾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容易发生“偷死”

夏季水温高、微生物活跃度也提高了,这种水温条件自然而然细菌的耗氧量会提高,很容易导致池塘晚上缺氧。这种状况溶解氧表现的特点是:早晚溶解氧波动很大。

 

对于这种池塘条件的调水改底措施一定要慎重,不要随意用耗氧量比较大的生物底改和只是让水色比较好看的含絮凝剂的底改调水产品,避免池塘进一步恶化导致偷死。

面对池塘耗氧量太大的应对:其调水改底的目的最好明确的定在:降低池塘耗氧量而不是其他。

 

七、换壳不遂引起的“偷死”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与变态发育总伴随着幼体或成体的换壳来进行的,换壳同时还可去除体表上的附着物和某些病变。因此,换壳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阶段,换壳不遂对虾就很难有生长和健康之说。

对虾的换壳过程包括退壳和恢复壳硬度两个过程。

退壳阶段主要受到对虾体内内分泌激素调控(比如我们通过切除对虾的单侧眼柄,可以造成虾体内分泌平衡失调并诱发对虾性激素、脱壳素分泌)。这一条提示我们;在换壳阶段,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习惯性的用维生素c、钙等等泼水对脱壳壳是没有直接的帮助的,反而平时过量的使用钙可能会导致壳太硬影响了换壳的顺利程度。

恢复壳硬度的这个过程,就需要有充足的钙、其他能量营养素。这时候,适当为水体提供钙、能量营养素等等对对虾壳的恢复有着很大的意义。

可能导致对虾脱壳不遂的原因主要要:

1、营养因素

对虾体内脱壳素的分泌水平和平常对虾摄取的饲料能否给对虾提供足够的合成脱壳素的营养素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为脱壳素前体的营养素含量就决定了对虾体内是否能够分泌适量的蜕壳素,这是对虾能否顺利蜕壳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对虾是否会脱壳不遂偷死的可能原因。

 

2、纤毛虫等寄生虫

 

3、水质的理化条件异常

①南美白对虾的蜕壳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壳的次数,水温高于36℃会明显影响对虾换壳导致偷死。

②水体的理化条件忽然变化太大:水温的忽然变化(如大量换水)、pH的变化、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紧迫而刺激蜕壳。

③水体的亚硝酸盐、氨氮、溶解氧、pH等等的超标会影响到脱壳

 

4、底部太脏引起的脱壳不遂

 

八、纤毛虫等寄生虫引起的“偷死”

夏季水温高、投料量大、对虾吃料快、外水源相对水质差,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纤毛虫疾病。在一些清淤不那么方便的池塘,养殖超过50天后,出现纤毛虫感染的几率比较大。纤毛虫一般是以细菌或有机碎屑为生,并不会入侵到对虾的器官或组织,仅仅是寄生在对虾的体表、鳃,和对虾共栖,可是这个共栖寄生过程往往就可能会给对虾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纤毛虫可以寄生在对虾的各个生理阶段,在对虾寄生的纤毛虫数量不多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会太严重,在对虾换壳时就可以摆脱纤毛虫。但寄生数量太多了,就会带来对虾脱壳不遂、并发感染其他生物等等严重的症状。对虾纤毛虫感染严重时肉眼都可以看到:对虾的游泳足发黄、发红,鳃部变黑,也就是养殖户说的黑鳃。但是洗一洗后用显微镜看对虾的鳃组织,对虾的鳃部并没有变黑,表明那些黑东西是附着物。这些附着物可能会阻碍了对虾的呼吸,影响了对虾正常换壳等等生理现象,严重的发生缺氧浮游或者打转的浮游,甚至窒息死亡。纤毛虫感染很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对虾体表面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付着物,也就是养殖户常说的挂脏现象。感染纤毛虫的虾一般都都会表现出活力差,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正常换壳等等,如果不及时控制纤毛虫的寄生这些症状会变本加厉,结果会引起对虾的异常更加严重甚至大批死亡。

九、亚硝酸盐等水质异常引起的“偷死”

 

十、白便引起的“偷死”

 

十一、青苔引起的“偷死”

 

 

十二、狂风暴雨应对失误引起的“偷死”

狂风暴雨中任何应对?下面就把养殖一线的朋友们的总结归纳一下,看看是否有参考价值?

1、狂风暴雨中任何使用增氧机?

狂风暴雨中是否应该开增氧机那首先我们看看:池塘是怎么样进行机械增氧的。

池塘的机械增氧是利用外力搅动水体,使到池塘水和空气接触的界面不断更新(不断的更新和空气接触的水),让水体均匀受氧。外力把池塘水搅动,分散为细小雾滴,喷入气相,增加水和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和大气的自然交流渗透。

从理论看看有没有支持:理论上:只要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低于大气中的氧含量(地球空气中大约含有体积为20.947%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就会源源不断的向水体中溶解,一直到水的溶解氧和大气的氧含量平衡或者水体的溶解氧已经是饱和了(8.4mg/L 25度),这时候氧气向水体的移动才会停止。

从这些分析看到:狂风暴雨中一般不会缺氧,那种风力不会缺氧,如果风小了就需要开增氧机了。应该是正确的。

2、狂风暴雨前在池塘边缘撒一点石灰撒

雨水的PH值通常在6-7,有一些养殖区域可能还会更低。所以狂风暴雨前在池塘边缘撒一点石灰撒一点石灰确实是神来之笔,省力安全又能够达到目的,不过石灰的使用量需要控制,一般按每亩10斤以下的量控制使用。石灰要是用量不够可以补加,但是超量了就费事费工了,所以少量多次会更加含理。

3、狂风暴雨中把增氧机停了,目的是排表层水

大量的雨水进入池塘,如果当时是全部增氧机都打开,那么这些雨水会马上和养殖池塘水混合,会导致水体中盐度、水温、pH的急剧变化。水质理化条件的大幅度骤变很可能就引起对虾强烈应激,这种过于强烈的应激很可能会导致对虾出现生理异常或者并发其他疾病了。

4、狂风暴雨来临之前的低压、闷热等等气候条件必须处理好。

狂风暴雨来临之前,气候往往是连续高温天气,阳光灿烂,光照猛烈。这种气候条件往往是:

①塘里藻类生长旺盛,保持池塘里藻丰度(也可以用透明度判断)在合适范围,让池塘水、底泥尽可能的清爽!

②狂风暴雨来临之前由于上面说的气候原因,一些池塘的夜间耗氧量也比较大。所以:台风前应该为池塘减肥减负,没有必要就不要在台风来之前大量使用活菌。

以上的气候原因就是台风前对虾可能容易异常的原因。所以对

台风前异常气候的应对主要就是针对溶解氧、藻的丰度等,保证对虾在台风来的时候有足够的体能应付可能出现的水质异常。

5、台风后的管理

雨过天晴,有条件的尽快调整一下虾的渗透压,让虾体能和体内变化不要太大(也就是平常经常说的抗应激)。可以每亩撒一包营养211,这样子处理后对虾白身的机率也明显降低了。尤其在雨后出现大量换壳的时候,及时的撒一次211将会为虾渡过难关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①雨后测一下水,如果有需要就尽快的调整水体的ph

②雨后不要随意的使用消毒药,这种条件下老想着弧菌会吃亏滴。雨后习惯性的解毒、消毒恐怕会引起其他意外。

③雨后水体有反清的现象,可以根据你池塘的实际条件使用腐植酸钠等等非氮的东西培藻。的确有必要每亩泼洒一公斤已经溶解的藻生源帮助藻迅速恢复过来,尽可能的不要反复施肥。

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养殖环境的不同,雨后池塘水的变化可能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是一场大雨一场水反清,现在不一样了,雨后往往反而出现水浓,所以要是你的池塘底部淤泥有黑臭现象,雨后尽快的使用一次底康,减少转晴的时候泛塘或者偷死现象。

⑤雨后一旦出现水浓、对虾脚黄,注意了:可能是感染纤毛虫了,不要不问三七二十一的就消毒解毒。用显微镜看看,是否感染了纤毛虫再决定采取什么措施也不迟。

十三、用药失误引起的“偷死”

用药失误在养殖过程中主要体现在:

1、滥用微生物。

2、长期定期按计划拌喂某些药物。

3、滥用絮凝剂调水改底。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对虾,偷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