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罗氏沼虾“白点”症元凶是谁

2015年、2016年广东和江苏的罗氏沼虾养殖地区都发生了以头胸甲上方呈现“白点”症状的罗氏沼虾疾病,发病率高,死亡量大,无有效药物治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利洋公司技术部、研究所于去年年末和今年5月对广东珠海和新会地区出现的罗氏沼虾“白点”症进行了流行情况调查和取样进行实验室诊断,现将初步调查结果小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主要临床症状 

罗氏沼虾“白点”症(图123)的主要症状是开始发病虾的额剑发红,之后附肢发红,然后肝胰腺发红(萎缩或者肿大),最后在眼柄基部和胃之间出现小白点症状(图3),解剖和组织切片显示此处组织为罗氏沼虾的触角腺,接着虾就不吃料、趴边、死亡(图1)。

 

1  池塘中趴边的“白点”罗氏沼虾(黑色箭头指示罗氏沼虾白点位置)

 

2  “白点”罗氏沼虾(黑色圈圈出白点位置)

 

3  “白点”罗氏沼虾白点处组织(取下头胸甲即可见白色组织-触角腺,黑色圈内)

二、流行情况

“白点”症发病时池塘水温一般在20~31℃,一定范围内的水温升高,如11月份盖冬棚后,水温达27~28℃时,易出现“白点”;刮虾应激大,刮虾后易出现“白点”;水变后水质恶化也是发病高峰;无论放养那里的苗种,都可以发生“白点”症;单养罗氏沼虾、罗氏沼虾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淡水、海水池塘都可发生“白点”症,但在南美白对虾上未见有“白点”症状;虾苗、大虾均可发生“白点”,小至放苗10天,大至放苗4个月都可出现,大虾养到10克大小时,“白点”症最明显;“白点”呈区域性发生,通常一个池塘出现“白点”,附近同一个围的池塘就会陆续出现。一般消毒、杀菌后死亡增加,或表面上爬边虾减少,实际上之后死亡更严重;罗氏沼虾“白点”出现后虾每天死亡量从十几、二十几只不等,严重者甚至“全军覆没”。

三、实验室诊断情况

对“白点”症罗氏沼虾及健康无“白点”罗氏沼虾取样,进行细菌分离、病毒检测、组织病理观察。结果鲜有细菌可分离培养出来;实验室检测白斑症病毒、诺达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对虾杆状病毒、桃拉病毒、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6种病毒,均呈阴性,检测虾肝肠胞虫亦呈阴性;组织切片显示健康罗氏沼虾与“白点”罗氏沼虾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白点”组织-触角腺上,健康罗氏沼虾触角腺细胞核非常密集,核内多核仁,呈辐射状迂回(图4)。而“白点”虾的触角腺组织内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染色变深,迂回结构消失,细胞排列不整齐,同时可见多量的染成灰蓝色的、圆形周围有透明带似“荷包蛋”的胞质内病毒包涵体(图5 红色箭头指示)。肝胰腺、肌肉、鳃组织无明显异常。

结合罗氏沼虾“白点”症的临床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断该病可能由某种病毒引起。

 

4  健康罗氏沼虾触角腺组织结构 H·E染色 400X

 

5  “白点”罗氏沼虾触角腺组织结构 H·E染色 400X

四、防控建议

1、根据水质情况,及时用“碧水安”(1/3亩)、“速解安”(1/3亩)调水、稳水,防水变诱发发病;同时根据底质情况,定期改底。

2、平时尽量不用消毒剂“消毒”,“消毒”后容易诱发发病,发病后消毒加大死亡量;同时也少用其它刺激性大的药物,避免刺激加大死亡;

3、发病后及时减料,一天只喂一餐,可减少死亡;不杀、少杀纤毛虫等虫,防止诱发发病和增加死亡。(本文由戚瑞荣,崔龙波,张会军,唐绍林,张文文,谭鲜英 提供)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罗氏沼虾,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