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八字精养生物链循环—南美白对虾篇(水)

科技不断在进步,技术不断在创新,对虾养殖在追求更高的产量和增加收益的同时,水中生物链循环关系已被无意识破坏掉。水中生态是相对的、动态的互补平衡,在遭到破坏时,整条生物链都发生着变化,最终给养殖带来不平稳影响,水中生物种类繁多,使得生态体系异常复杂。选择合理的投放养殖密度与科学的养殖管理,稳中求进的生态养殖模式。

水体中的生物包含有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门、纲、目、科、属到最下层的种,越下层被归属生物之间的特征越相近。运用水中生物互补平衡关系进行“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模式,形成生物链和良性循环,共存结合。

一、水

水是万物之源,“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养底要改底”

(一)池塘用水的来源

1、海水:直接从海区抽入池塘,经砂滤井过滤后进入虾池或者砂滤后抽入蓄水池沉淀消毒后使用等。

2、淡水:经由深水(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淡水井,浅水(几米至十几米不等)淡水井,或附近区域的地表水(江河湖泊等)直接抽入池塘使用,地下或地表水抽入蓄水池沉淀处理后使用等。

(二)水色分类

1、优良水色:

1)淡绿色、嫩绿色:是指清水投放虾苗后,再以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水色较为清爽,透明度为30-50cm左右。该水色主要以小球藻、衣藻等绿藻类为主导藻类,氮肥(N)是绿藻生长的所需主要营养盐。

2)黄绿色:在养殖前期较为常见的水色,同时也是对虾在前期生长所需的优良水色,水色稳定持久,含有丰富的动物性饵料,包括有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主要以绿藻和硅藻共存生长的的优良水色。

3)绿色:在养殖中后期较为常见的水色,肥、活、爽透明度20--40cm,增氧机打起水色绿中带爽,气泡易破不粘,水中悬浮颗粒物质少为佳。

4)茶褐色:藻相生长周期短,不稳定,一般生长周期为5-7天左右。主要以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等为主。前期水色容易转变成黄绿色或绿色水色;中后期高温季节,水质污染加大,水色容易转变为红水、酱油水、黑水(裸甲藻)等不良水色,造成水环境被污染破坏。

2、劣质水色:

1)清水:早春或冬造虾养殖水温低,池塘底质较瘦,藻类繁殖慢导致的肥水困难,在培育肥水过程中出现开始稍有水色,次日水色又完全变清的难肥塘情况。处理方法:建议使用有机发酵肥(花生麸、米糠、豆粕、饲料、酵母、有益菌,红糖等进行发酵的制品)既可以肥水改善底质,同时也是养殖前期调理肠道的优质发酵饵料。

2)倒藻、分层水:连续阴雨天过后藻类老化及出现倒藻,连续阴雨天藻类光合作用少,新陈代谢慢,加上水中缺乏营养盐引起的藻类大量死亡和暴雨把塘基泥浆水冲入池塘等情况,藻类倒藻后水质变澄清或浑浊,PH值变化加大。处理方法:可用生石灰3--5/亩,把PH值稳定在7.8--8.5之间,同时使用氨基酸、钙、腐植酸钠等微量元素补充水体营养防止藻类过快老化。阴雨天加强开启增氧机,保持池塘水对流循环,防止暴雨天气带入的的泥浆导致水分层。

3 红水、酱油水、黑水:在养殖中后期较为容易出现,高温季节藻类新陈代谢快,有益藻类老化倒藻或生长慢,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水色,该水色主要生长是裸藻、金藻、甲藻等有害藻类。处理方法:使用氧化底改改良水质,同时使用肥或菌一起调控。

4)蓝藻、蓝绿藻:池塘有机排泄物、残饵、死藻等长期沉积在底部,水体营养成分未能被有益藻类及时吸收分解,水质富营养化后引起蓝藻的大量繁殖,呈现蓝绿色颗粒状或丝状。一般暴发在高温、PH值或氨氮偏高的水体,造成有害藻形成优势,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处理方法:避免使用化肥或含氨氮高的碱性肥。用高效芽孢杆菌控制及配合换水,控制投饵量,减少饲料营养参透到水体所形成水质营养过高和动物排泄物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5)浓老水:主要出现在养殖中后期,藻类老化,倒藻、死藻后产生的悬浮有机物质增多,增氧机打起水色较农,水体粘性大,泡沫不容易破。处理方法:换掉20-50cm新水,用净水利生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菌类或调水剂产品进行调控。

养殖前期(放苗30天内),放苗一个星期后每天添加新水35cm,水位加至1.5m,每天定时排污,水质变差加大换水量,达成换水效果。中后期藻类繁殖快,选择上午排水,然后使用净水菌,傍晚或次日再加入新水。要注意的是红水、酱油水、黑水、浓绿水等水色,如果在白天加入新水,藻类的繁殖更加旺盛。

换水注意事项:外部水源与养殖池塘盐度、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可适当添换水;外部区域水含有中毒物质、赤潮、致病菌等大量增加时禁止换水,如必须换水的应减少换水量;换水不能操之过急,不使用潮头水和已被污染过的水源。

(三)养底先改底

养殖期间池底沉积物处理,死藻、残饵、粪便等大量有机物沉积池底,因此无法有效的通过增氧机搅水实现集污、排污。在前期排污时使用虹吸法配合把底部的沉积脏物虹吸排放清理干净。定期使用活菌及改底类药物分解、氧化塘底沉积物,每日定时排污及人工清理底污。

在养殖水体的中上层藻类在光合作用下进行新陈代谢,产生大量氧气水体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但光线照不到底层水,底部常出现缺氧状态。养殖中后期,对虾摄食量大,残饵、粪便及死藻等有机物质不能完全被分解,造成底质被加大污染败坏。

病从底部起,池塘弧菌来源:

1)死藻、倒藻后水质恶化,藻类大量死亡并沉积在塘底发酵而产生厌氧,弧菌在厌氧环境中大量繁殖;

2)养殖动物的粪便、残饵、死亡的水生动物等有机物质长期积累,沉淀在塘底后容易造成弧菌大量繁殖;

3)有机肥(动物粪便、植物发酵肥)带有大量弧菌,有机肥使用前应该先用生石灰消毒后再投入虾塘使用;

4)沸石粉、白云石粉:沸石粉、白云石粉吸附有害物质后沉至塘底,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因子超标并大量消耗底部溶解氧,也会导致弧菌大量繁殖;

5)养殖区域水质污染,含有大量弧菌,加水过程中进入虾塘。

(四)增氧机的作用

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在生产中的作用:充分搅动水体上下层流动,增加循环,稳定水质,提高池塘中溶解氧防止缺氧浮头,同时是有曝气集中杂物的作用。

1、常用增氧机:

1)叶轮式增氧机:土塘养殖中使用较多,增氧水深1.2-1.5m,有水体增氧效果、搅动水流效果、底层增氧曝气等综合作用,运行过程产生噪声较大。

2)水车式增氧机:高位池养殖、土塘养殖及较浅水位养殖的池塘使用,增氧水深1.2m左右,可推动池塘水体流动循环及池塘增氧,在水位较浅的养殖池塘中能保持底泥不被搅动破坏,有效稳定水质底泥。

3)射流式增氧机:高位池及高密度精养池使用较多,增氧时使水体平缓流动增氧,形成水流搅动水体,适合养殖全程增氧使用。

4)底管增氧:高位池、高密度精养池及部分土塘使用,其中高密度精养池使用较广,由鼓风机将气体(空气、纯氧气)输送到池塘底部曝气管,气体经过纳米管气盘进行曝气增氧的效果。

2、增氧机的开启

养殖过程中的增氧机开机时间根据天气情况、水体环境及养殖对象的实时状况灵活使用。

1)晴天中午开:晴天中午增氧机开启2--3个小时,表面水体光合作用强,下层水体因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池底缺乏光合作用,底层水体的处于低氧状态。通过开启增氧机加速水体的对流,使表层含有高溶解氧的水体融合到池塘底层,池塘底部有机物得到有效分解转化为藻类的营养盐。

2)阴天、连续阴雨天全天:阴天或连续阴雨天光线较弱,藻类缺乏光合作用,藻类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造氧能力下降。全天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体中溶解氧,预防养殖对象浮头缺氧。

八字精养模式,形成生物链和良性循环,下篇笔者将给您详细讲述八字真经中的“种”,敬请期待!(作者/虾佬 梁东列)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