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新品种: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健康养殖技术

 

(一)适宜养殖的条件要求 

养殖场地最好选择在风浪较平静,从海湾中央至湾口潮流畅通、水质肥沃的海区,水深5米左右(低潮),底质为沙或沙泥,冬季的水温不低于13℃,海湾中最好有适量的淡水注入,但雨季盐度不低于20。有的海区附着生物特别多,如藤壶和牡蛎等敌害生物,这样的海区也不适宜养殖珍珠贝。

(二)育珠贝的养成 

1. 排筏式养殖

适用于低潮时水深5-6米的海区。利用直径为10-12厘米、长7-8米的毛竹或木条,纵8根、横8根(纵的每根由2根毛竹或木条连接而成)、每台筏长10米左右、宽7米左右,每台筏用6个浮子,每3-5台筏连成一溜,四角用木桩或铁锚固定。锚绳用直径1-1.5厘米聚乙烯缆绳,绳长为水深2倍,排筏每平方米可养中、大贝100-130个。

2. 浮子延绳筏

适合最低潮时水深7米以上的海区。用直径2-3厘米的胶丝缆绳,每隔4米系1个直径25-30厘米的浮子,延绳的长度视养殖的海区而定。延绳筏行距8-10米,贝笼吊于延绳上,吊绳的间距35-40厘米。

3. 笼具

目前常见的养殖网笼有盒形笼、拱形笼、锥形笼、双圈笼和片笼等,其中以锥形笼和双圈笼较节省原材料,又好存放,使用方便。片笼则可避免珍珠贝附着成团,水流畅通。

 

4. 小贝的养殖

1)小贝养殖。从2-3毫米的苗种下海,到养成壳高30毫米的小贝,时间3-4个月,养殖密度与网袋网目大小调整见表6

 

2)养殖水深。春秋季1.5-2.0米,夏、冬及台风暴雨大于3米。

3)母贝养殖时间。从壳高3厘米的中贝养成壳高5.5-6.0厘米大贝,需要养殖1.5-2.0年,养殖密度与网笼的调整见表7

 

4)清除敌害生物。根据贝体的附着物特点,具体确定清除工作的次数与时间。及时清除贝笼的螃蟹、嵌线螺、肉食性鱼类及其它附着生物,清理的附着物,严禁丢弃海中,应带上岸边深埋。

(三)植核育珠 

1. 术前处理

1)抑制性腺发育的方法,常利用网笼或箩筐进行处理。网笼处理法具体做法:利用30目聚乙烯网布袋,网目2毫米,网袋长100厘米,宽50厘米,利用网布袋套住贝笼,每袋套2笼贝,每笼装40个贝,用胶丝绳扎紧网布袋口,吊养于浮筏下水深1.5-3.0米水层。箩筐处理法具体做法:处理贝用的是竹片编制成的箩筐,箩筐高80厘米,直径40厘米,四周有孔,孔径1厘米左右。处理时把贝装入箩筐,装贝量约占箩筐容积的70%,每箩筐装贝400个左右,然后用盖盖住,利用胶丝绳扣紧,吊养于浮筏下2.5-3.0米水层。

2)促进性腺成熟提前排放配子的方法,这种方法与抑制法相反,是利用促进性腺成熟提前排放配子获得植核用的母贝。生产上常利用变层法促使配子排放,具体做法:春季水温回到17℃后,将母贝吊养1.5米水层,能促进生殖腺成熟,到水温22-24℃后,清理贝体放入网目较小的网笼中,吊养在5米的水层,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在植核手术前,改吊养在1米的水层,不久即排放配子,翌日又将其降到5米深处。经过5-7天后,在天气适宜时,再进行第二次浅吊催产,这时有60%-70%的贝可用于植核手术,其余的贝可养殖在5米的水层,以防止性腺再次发育。

2. 贝的休整

经过处理后,贝体的生理状态达到植核育珠的要求,但是贝体较弱,还需要经过一个休整期。休整期一般为一周。休整时应视贝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让贝体得到适当恢复,这样做不单能提高植核手术的效果,而且由于贝体较丰满能够植入较大的珠核。

3. 植核手术

1)栓口。利用开口钳打开贝,从足丝孔插入塑料栓,栓口后检查贝的质量,严格把关,凡不符合植核标准的,立即拔去木楔,放回海区养殖。

2)小片贝的选择。贝龄1.5-2.0龄,壳高5.5厘米以上,贝壳内面珍珠层为红彩色或银白色,外套膜的色泽要鲜明,呈半透明状,厚薄适中。

3)植核母贝的选择。贝龄1.5-2.0龄,壳高5.5厘米以上,贝体健康。另外,凡属于下列情况的贝不能用于植核育珠:生殖腺不多,但软体部稀松的贝,植核手术后脱核率与死亡率均很高;几乎没有生殖腺,软体部呈水肿的贝,植核后脱核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形成的珍珠质量也不佳;生殖腺处于成熟期和放出前期的贝,生殖腺发达,影响植核手术操作,植核后脱核率、死亡率与非商品珠形成率一般都比较高;生殖腺萎缩而呈橘红色的贝,植核后死亡率最高;外套膜收缩离开外套线,闭壳肌受损伤,鳃大部分脱落或烂鳃的贝,植核后死亡率高。

4)外套膜小片的制备。从唇瓣下方至鳃末端之间,以色线为基线,按照内2/3、外1/3比例进行取片,边缘触手必须切除干净。切片大小为2毫米的正方形。取脱脂棉或4层纱布浸湿后平铺于解剖盘中,取片后将正面朝下逐条摆放在脱脂棉或纱布上,反面朝上,摸片时用湿棉花摸反面,动作要轻,注意不能损伤小片的正面细胞。小片切好后保持湿润,从取片至完成,不应超过15分钟。

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红汞与中性红对小片进行处理,红汞的浓度为0.5%。利用红汞处理小片的一方面是为了消毒,另一方面是染色,因小片着色之后比较容易观察,送小片时方便。

近年来,本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移植小片保养液(专利号ZL201010197634.2),利用该保养液浸泡移植小片3-5分钟,能够有效提高留核率与优质珠率。

5)植核。插下足核位,切口位于贝体的左侧,位于足基部的黑白交界处,刀口呈弧形,宽度稍小于珠核直径,刀口要薄,不要割伤足丝腺。通道的宽度略小于珠核的直径,深度不要超过珠核。送小片时小片针要刺在小片正中处。小片的正面一定要全面紧贴在珠核上,不要有间隙或折角,小片不要贴在向着缩足肌的一侧,不要在珠核表皮外面调整小片。送核时当珠核进入切口以后,用小号送核器或通道针将珠核送到核位。珠核应略低于珠核表皮的平面,不要在珠核表皮外面调整珠核位置。

6)手术工具。包括平板针、开口刀、通道针、送核器和小片针。手术工具要用75% 的酒精进行消毒。

7)珠核。要求正圆形,核面光滑洁白,不要有裂纹或平头。新珠核在使用前,用过滤海水清洗。休养期间回收的珠核应及时清洗并经消毒后才可使用。

4. 植核后处理

施术后经过复查,将手术贝从手术台取下,抽出木楔再把贝放入水槽中暂养,或将施术贝放置于台面约20分钟后再装入休养笼中。经手术后,应及时将施术贝送到休养池或海区休养。

常见的休养笼有两种:塑料笼,高15厘米、长与宽各43厘米,上端用疏网目化纤网罩住,每个塑料休养笼装贝100-130只;单圈珍珠贝笼,笼底罩上一层密网目(孔径3-5厘米)的化纤网布,每笼装贝40-45只。休养期间,吊养的水层3-5米,及时掌握施术贝的生理状态,才能采取正确的养殖管理措施,取得预期效果。

(四)育珠贝养殖与珍珠收获

1. 养殖环境

育珠场最好选择在风浪比较平静、从海湾中央至湾口潮流畅通的海区,水深5米以上,底质为沙或沙泥,冬季最低水温不能低于13℃。作为育珠场要求有适量的淡水注入,盐度23-35,雨季盐度不得低于20

2. 养殖管理

1)调节养殖水深。春秋季节养殖水深2米左右,夏季吊养的水深3-4米,冬季吊养的水深4米左右,在下大雨盐度下降时加大吊养深度。珍珠收获前1个月,吊养水深4米左右。根据贝体表面附着物的情况,每隔20-30天清理换笼。

2)育珠时间。一般海区育珠时间1-1.5年。

3. 珍珠收获

1)收获季节。在12月、翌年1月和2月份水温最低时收获的珍珠光泽最好。

2)收获珍珠方法。将育珠贝右壳去掉,用人工逐颗取出珍珠。大规模采收的,取出内脏团,用珍珠分离器或大型搅拌器将珍珠分离出来。

3)收获珍珠的处理。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用中性肥皂或洗洁精浸洗,软布擦洗干净,筛选分类后用布袋包装。

(五)主要病害防治方法1. 黑心肝病(多毛虫类寄生虫病继发性脓病):珍珠贝的病贝壳内面,贝壳都有被穿透的多毛类寄生虫虫管开放口;多毛类动物钻孔侵入贝壳寄生,穿透贝壳之后到达软体部,随后在壳内面开口周围引起炎症,局部形成脓肿与溃烂,直至贝体死亡。

预防方法:选择水质清澈的海区养殖,避免将珍珠贝养殖到底质多浮泥和水质肥的场地;养殖管理方面,勤洗疏养,每次清理贝后,将附着物转移到岸上,绝对不能将附着生物丢弃海中,以免反复滋生,日益增多,使场地污染。

治疗方法

1)淡水浸泡。清理贝体表面的附着物,将珍珠贝浸泡淡水5-10分钟,放回海中养殖。

2)饱和盐水处理杀虫法:洗尽珍珠贝表面的淤泥,露空10-15分钟,自然海水浸泡5-10分钟,淡水浸泡10分钟,饱和盐水浸泡20-30分钟,阴干30分钟,放回海水中养殖。注意事项:①盐水一定要配到饱和,密度1.1883-1.2080/厘米3;②高水温时期(6-9月)不宜杀虫;③清贝、分笼、露空运输、台风和寒潮和低密度等影响后,不能马上进行杀虫,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待贝体恢复后再进行;④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防止饱和盐水的温度过高,避免贝体在烈日下曝晒;⑤处理重点为小贝、中贝和大贝,育珠贝和老贝不宜处理。

3)细盐涂布杀虫法。利用细盐涂布,在高温期有效,5-10分钟可杀死50%-55.3%

4)次亚氯酸钠处理杀虫法。配制4%-6%的溶液涂在两个壳外面,放置2-3分钟,经海水洗后再放入水槽中,充气,在涂药后10-30秒内看到有虫脱出,据涂药后17小时的观察,贝的活力良好,效果达90%

2. 外套膜萎缩病:外套膜逐渐由乳白色变成白色,然后萎缩,进而整个外套膜缩到闭壳肌附近。此时,鳃也随之萎缩,外套膜上皮失去分泌珍珠质能力,贝壳内面珍珠层变成黄褐色,贝体虚弱而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有外套膜萎缩的贝,应集中隔离养殖,并加强检查,发现死亡和接近死亡的贝应及时处理。若条件许可,应将健康贝移至水质洁净,潮流畅通的海区养殖,避免互相感染。(杜晓东邓岳文 王庆恒 谢绍河 刘定)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新品种,马氏珠母贝,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