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水晶巴丁鱼的人工繁殖

水晶巴丁鱼是热带、亚热带鱼类,耐寒能力与罗非鱼相当。喜集群,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活泼,常见跃于水面,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广,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高。可食水中各种有机碎屑、豆饼、米糠、玉米等人工饲料,甚至残羹剩饭。水晶巴丁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如下:

亲鱼培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于2000年秋冬从马来西亚引进一批1.5龄的水晶巴丁成鱼,平均体重为2.5公斤,在广东省佛山市水产良种繁育场养殖,秋冬水温较低,在越冬棚内饲养,投饲量较低,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3%。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随着升高,亲鱼性腺发育加快,这时投饲量加大,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以保证性腺发育的营养需要。经过半年多的池塘培育,平均体重达到4.5公斤,经检查,性腺完全发育成熟。

催产前拉网检查鱼类性腺发育的成熟程度。雌鱼的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且开口。用挖卵器可以挖到饱满呈橙黄色的卵子。水晶巴丁鱼的卵径较小,大约为0.9毫米,卵膜较厚。在显微镜下不易辨别卵母细胞发育到第几期,目前主要以眼睛来区别,观察卵子泡满度,色泽,黏性和鱼体的外形,以区别雌鱼性腺是否成熟。雄鱼腹部不太圆,生殖孔鲜红外突呈锥形,精巢呈树枝状,排精不顺畅,如轻压生殖孔有白色精液流出,表示雄鱼性腺已经成熟,可以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

这次人工受精所使用的催产剂为家鱼所常用的催产剂,经配制后使用。按雌雄比11配对,注射催产剂,催产剂分2次注射,两次间隔时间为10小时,效应时间为8小时,催产全过程需18小时~20小时,催产效果依亲鱼的成熟度、催产时水温、催产剂量和注射部位略有差异。准备好待人工受精的雌雄鱼,先雌后雄,擦干鱼体,将卵子挤入盛卵器皿中,接着快速将雄鱼的精液也挤入盛卵器皿中,边挤精卵,边用鸡毛搅动精卵,使精卵在器皿中结合受精,再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池中。孵化池中有许多附着器,受精卵会自动粘附在附着器上,然后进行孵化。准确掌握效应时间是人工受精成功与否的关键,过早进行人工受精,精卵尚不成熟,不易受精;过晚进行受精,卵子过熟,错过了受精的最佳时机,影响受精率。注射部位及水温对效应时间有较大的影响。通常以胸鳍注射药效最快,肌肉注射较慢,两者药效时间相差约1小时~2小时,有时甚至相差更大。水温对药效的影响特别明显,水温低于27℃时,受精效果差。从反复试验中得出水晶巴丁鱼在水温29~31℃时,采用肌肉注射,药效时间为18小时,催产效果最佳,催产成功率可达80%以上。

人工孵化

将受精卵附着器移到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为室内长方形水泥池,容积为4立方米,孵化池水温为29~31℃,连续增氧,受精卵经16小时~18小时,即孵出仔鱼。

鱼苗培育

初孵仔鱼全长约3.0毫米左右,身体细小,在充气和微流水的原池中培育。刚出膜的仔鱼卵黄较大,体色透明,作卧伏状,偶作螺旋式泳动,出膜后10小时可作水平游动,游泳时鱼尾摆动频率较高,多聚集在气石周围,早期以自身的卵黄维持生命,孵化后第三天卵黄吸收完毕,此时鱼苗体长为8.0毫米左右,开始摄食饵料。早期摄食较小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每日投喂4~6次,水深保持30厘米~40厘米;5~10日后,可投喂个体较大的枝角类、桡足类和红虫等,水位提高到50厘米~70厘米;17日以后,鱼体长达3厘米时,鱼体呈粉红色,体形基本上与成鱼相似,这时可以投喂粉状鳗鱼饲料,水位保持在80厘米左右。鱼苗培育全过程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30%左右,当鱼苗体长达3厘米时,可移到室外水泥池培育,当鱼苗体长达到5厘米~6厘米时,可放到池塘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