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这一生物界中的独特存在,自古以来便超越了动物的范畴,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关于它的动人故事。从古老文献记载到日常餐桌菜肴,从街巷间的口耳相传至深入人心的民俗信仰,鳗鱼的故事如同一首流淌不息的史诗,在世界各地都书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鳗鱼成为远洋航行的重要蛋白来源
在俄国,鳗鱼成为莫斯科红场北侧城市原点上铜制地板上的鳗鱼图腾,背后记载着一段帝国皇帝-彼得大帝航海强国的故事。
1697 年,俄罗斯著名的帝国皇帝-彼得大帝派遣了一支庞大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寻找强国之路。他本人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留学,先后在荷兰和英国等地学习造船及航海技术,聘请了大批科技人才到俄罗斯指导和传授知识,还带回许多动物及农作物种子。其中就带回来不少活鳗鱼,试图在俄罗斯繁育。
为什么会选择带鳗鱼回来呢?因为在欧洲大航海时期,鳗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远洋航海需要在海上待很长时间,当时还没有制冷保鲜技术,保障船队的饮食是一道难关。因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鳗鱼就成为船员们的主食。彼时,在西欧大西洋及地中海沿岸,鳗鱼非常多。所以每逢船队出发前,船员会准备很多的活鳗养在底层船舱里,既不占地方,又好管理。鳗鱼的生命力极强,不用喂食,只要勤换干净的水就能存活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它还能在淡水或海水中同时存活。如此一来,在船舱里养鳗鱼便解决了远洋航行中船员补充新鲜蛋白及其他营养素的大难题,为欧洲大航海时代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至今,西红柿炖鳗鱼还是西欧一些国家的经典名菜。
因鳗鱼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水域,俄属寒冷之地,不适应鳗鱼生存。彼得大帝带回的鳗鱼无法在当地养活,更别提繁殖培苗了。为了警醒后人鳗鱼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在重新改建莫斯科城时,彼得大帝在红场“城市原点”的铜制地标上铸刻两条鳗鱼。当时铸刻的绝大多数是俄罗斯国产物种,唯独鳗鱼是外来物种。
莫斯科“城市原点”的鳗鱼图腾
“城市原点”的铜制地标又被称为莫斯科的公路零点标志,位于红场北侧,历史博物馆的旁边,与朱可夫元帅的铜像相距不远。莫斯科公路零点位置的北方正对着莫斯科著名的特维尔大街,沙俄时期这是连接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的重要通道。苏联时期这条大街改为高尔基大街,苏联解体之后又重新改叫特维尔大街,现在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据介绍,莫斯科有大大小小的街道4000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4000条道路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在这儿的莫斯科道路“零公里标志”,该标志占地大约2平方米,由5块镶嵌在地面上的不同形状的铜板组成,中心是一个圆形的铜板,上面写着“莫斯科公路零点”,4角的4个铜板上刻有各种动物的图案,其中就包括两条鳗鱼。
不少游客站在公路零点标志中心,面朝红场背朝特维尔大街方向,手持几枚硬币向身后扔去,在扔的同时心中默默许下美好的愿望。他们认为,这里是俄罗斯公路的起点,也是俄罗斯的中心,能站在首都的“心脏”上许愿可能会很灵。
如今的游客到原点游览,还会对铜制地板上铸刻的鳗鱼而好奇发问,鳗鱼成为了链接古代和现代俄国航海强国之梦的纽带。
在鳗文化的长河中,尚有许多璀璨夺目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寻。关于这条繁衍千年的古老鱼种,还有哪些精彩故事?鳗游古今,寻溯千年,我们下期见~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