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这一生物界中的独特存在,自古以来便超越了动物的范畴,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关于它的动人故事。从古老文献记载到日常餐桌菜肴,从街巷间的口耳相传至深入人心的民俗信仰,鳗鱼的故事如同一首流淌不息的史诗,在世界各地都书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鳗鱼文化
《药食同源》之鳗治肺痨
鳗鲡的名称,最早见之于汉代许愼《说文解字》,“鳗,鱼名,从鱼曼声。鲡,但名,从鱼丽声。”
古代又称鳗鲡为白蝉或蛇鱼。蝉,古通鳝,白蝉即白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鳗鲡之所以有这些异称,是因为它们形状相似。宋代学者苏颈在《图经本草》中说:“鳗鲡所在有之,似鳝而腹大,青黄色。”陆细《埤雅》中说:“鳗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青黄色。”
药食同源,健康同行。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就有着“药食同源”之说,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人们在得到美食享受的同时,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与医药文化中,鳗鱼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水中人参”、“软黄金”,成为药食同源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鳗鱼的世界,探索它如何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学典籍中留下治疗肺痨(肺结核)的经典传奇。
鳗鱼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中医就已发现其补虚养血、治阴虚肺痨的功效。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鳗鱼的药用价值,并讲述了一段“鳗鱼治痨”的传奇故事。
宋代徐铉(916一991)在《稽神录》中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病劳穄,相传死者数人,取病者置棺中,弃于江以绝害,流至金山,渔人引起开视,乃一女子,犹活,取置渔舍,每以鳗鲡食之,遂愈,因为渔人之妻。”“鳗鱼愈痨”的故事从此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这段记载意味着我国古代早就知道鳗鲡是可以作为药物治病的,同时它还是一种大有益于人体的补品。自此,补五脏虚损,治阴虚肺痨,常食鳗鱼对增强免疫力大有裨益的药典经句流传至今。
《道藏》云:鳗鱼性平,味甘,具有抗结核之功效是虚弱、久病、贫血、肺结核患者的良好营养品。
《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 鳗鲡鱼即白鳝也。似鳝而腹大。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脂膏最多。背有黄金丝鳗鲡。味甘。气平寒。有小毒。(常与水蛇同穴)治传尸疰气劳损。暖腰膝起阳。
《日华子》日:此鱼虽有毒,以五味煮食,能补五脏虚损,劳伤不足。时珍曰: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耳。与蛇同类,故主治近之。
肺结核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来增强体质,抵抗病菌。鳗鱼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肺结核患者的理想食品。虽然鳗鱼本身不能直接杀灭结核杆菌,但它能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阴虚症状,间接促进病情的好转。
据《护理报》报道,鳗鱼的营养成分比鲈鱼、鸡肉、牛肉等高得多,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更是陆上动物所不能相比的。科学研究表明,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鳗鱼富含DHA、EP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维生素A、D、E和多种矿物质,是名副其实的“营养宝库”。这些成分在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脑部发育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DHA与EPA:被誉为“脑黄金”的DHA和EPA,在鳗鱼中的含量远高于其他海鲜和肉类,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鳗鱼中的西河洛克蛋白等成分,还具有强精壮肾、祛风杀虫的功效,对于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患者也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资料来源:
《中国古籍中有关鳗鲡的记述》洪黎民 汪子春《中国科技史料》第十一卷(1990)第三期
《道藏》中的鳗鱼文化——鳗鱼药用价值 杨子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鳗鱼与结核》江西省胸科医院科普
鳗鱼,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药食同源的典范。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学典籍中,鳗鱼治疗肺痨的传奇故事,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今天,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遗产,更要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鳗鱼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
在鳗文化的长河中,尚有许多璀璨夺目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寻。关于这条繁衍千年的古老鱼种,还有哪些精彩故事?鳗游古今,寻溯千年,我们下期见~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