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鳗鱼。每年秋末,人们发现鳗鲡们纷纷离开江河游向大海,来年春天,又看见小鳗鲡从海洋回到江河里,却从不见大鳗鲡的归来。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甚至无法判断鳗鲡的性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信:鳗鲡没有性别之分,也不用交配生子,它们来自于大海无尽的深渊里,因此他称鳗鲡称“earth worms”。
如此梦幻的场景为哪般?先卖个关子。
这个说法听起来当然很荒诞,但大鳗鲡们究竟游去了哪里,却一直都是个谜......
当一份爱沉入海底,当一条鱼成了谜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是欧洲鳗鲡(A.anguilla),它与日本鳗鲡(A.japonica)以及生活在美洲冬岸的美洲鳗鲡(A. rostrata)都属于淡水鳗鱼,淡水鳗鱼在分类学上同属于鳗鲡科鳗鲡属。世界范围内共有十九种淡水鳗鱼,除了欧洲鳗和美洲鳗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其余十七种淡水鳗鱼皆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
寻找鳗鱼神秘的出生地,一直困扰了人类好几个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初这个谜团才被解开。最先揭开欧洲鳗生活史秘密的人是丹麦生物学家约翰·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1877-1933),在他之前的研究者甚至还不知道淡水鳗在海洋中产卵,而把鳗鱼的幼体当成不同的种。1905年,施密特开始对欧洲鳗的生活史进行大规模的考察,他动用了数百艘商船,带了各式各样的网具,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如大海捞针一般采集着鳗鱼幼体的样本。
“心形”为神秘百慕大附近的藻海海域,欧洲鳗和美洲鳗的交配地。
施密特经过锲而不舍的追寻,最终才发现,丹麦境内的欧洲鳗都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东侧海域的百慕大三角附近的藻海(Sagasso Sea)诞生的。经过生物学家们进一步探索,惊喜的发现美洲鳗的诞生地也在藻海海域。剧情似乎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欧洲鳗和美洲鳗感受到了爱的召唤,分别从美洲东岸和欧洲西部出发,不远万里横跨大西洋,在神秘而贫瘠的藻海邂逅,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遥远而漂浮着马尾藻的彼岸,是鳗鱼爱的归宿。
虽然欧洲鳗和美洲鳗外形相似,但在形态学上却分属不同的种,它们或许会在藻海相遇,但一定只是遥遥相望,然后各自洗洗睡了。它们只会与同种交配,出生后的小鳗鱼也是向左走和向右走,各自踏上漫长的成长之路,等它们长大,也会像它们的父母一样遨游万里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鳗鱼为何会选择如此遥远的繁殖地,至今仍然是个谜。
日本科学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寻找日本鳗的出生地,科学家们从日本近海逆着黑潮一路往南追寻,鳗鱼幼苗的体型越采越小,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研究船“白凤丸”在马里亚纳海沟西侧采集到1000多尾10mm长孵化不久的鳗鱼苗,经过仔细的DNA比对,最终在1991年确定了日本鳗产卵场的大致范围。
日本鳗的产卵场似乎逼格更高,在茫茫太平洋中间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西侧的海山附近,海山是海洋中接近水面的水下岛屿,听起来就很浪漫是不是,海山的背面水流缓和且有隐蔽物,想必是鳗鱼恋爱生子的理想场所。至于日本鳗为何会洄游五千公里来到这里产卵,至今仍不为人知。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可能会带来不适,但看在鳗鱼饭的份上还是忍了吧......
史诗一般的生命历程
生物学家们曾经也没有预料到鳗鱼的生活史和体态有如此曲折的变化,鳗鱼属于降海洄游性鱼类,成熟的个体于每年秋冬季顺河游入大海,在大洋深处产卵,幼苗随洋流漂送,最终借助涨潮溯河而上在淡水中成长。
“无法破解,带着海洋之力,是洋流携我们而来,一份幼鳗的记忆,为了再度重返。”----哈利·克里夫顿
那一碗甜美香糯醉人的鳗鱼饭
鳗鱼饭几乎成了鳗鱼料理的代名词,日本在每年盛夏有食用鳗鱼的习俗。不过,鳗鱼真正肥美的季节却是在洄游前的秋冬,准备相亲的鳗鱼体内蓄积了肥厚的脂肪,味道也更佳浓郁醇香,盛夏的鳗鱼反而相对清瘦,口味也寡淡。所以,这个习俗的形成只不过是早期商家为了在淡季增加鳗鱼销量的一种营销手段,据传是源于平贺源内的一句广告词。
鳗鱼饭的米饭粒粒分明如珍珠一般又要有一定的粘度相互紧紧贴合,使得酱汁在米饭的空隙间缓缓地流淌弥散开来。恰到好处的柔软度能衬托出鳗鱼独特的口感,在口腔中不突兀又不失米粒本性。米粒和酱汁若即若离,交相辉映,闪耀着琥珀一般的迷人光泽......
鳗鱼会不会就这样被吃光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列为濒危(EN)物种,而欧洲鳗鲡甚至被列为了极危(CR)物种,这三种鳗鱼的野生种群受到了严重威胁,吃货们也是功不可没。野生的吃没了那就人工养殖呗,这一套人类还不是驾轻就熟。鳗鲡在一旁高冷的看了你一眼......
鳗鱼是所有养殖鱼类中,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鱼苗的鱼种。目前无论是野生鳗鱼或是人工养殖的鳗鱼,都无法在人为的环境下自然性成熟。早在1934年法国人就开始了欧洲鳗的人工繁育试验,注射异源性促性腺激素催熟。1973年日本学者Yamamoto和Yamauchi已成功地利用鲑鱼脑下垂体抽取物注射日本鳗,获得了受精卵并孵化出仔鱼。
日本鳗仔鱼对食物极其极其地挑剔,人工环境下很难模仿仔鱼的天然食物,于是用冷冻干燥的鲨鱼卵添加多种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调配而成的饲料代替,但依然不尽如人意。柳叶鳗的成活率始终极低,只有大约0.01%。而且人工环境下幼苗发育成玻璃鳗所需的时长是自然环境下的两倍,且带有各种缺陷。目前培育出一尾鳗苗的成本需要大约30万新台币......这堪比黄金的人工鳗鱼苗显然无法商业化量产……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种梦幻场景,那是渔民们在用灯光诱捕洄游至近岸的玻璃鳗幼苗,因为这几乎是餐桌上鳗鱼的唯一来源。如今市面上野生的日本鳗鲡已经相当罕见,几乎都是靠投放野苗后人工养殖。野生鳗鱼苗的价格也是堪比黄金,请教业内人士得知,今年日本鳗鲡苗的价格也超过20元每尾......
即使科学家们能克服困难成功提高鳗鱼苗的人工繁殖的成活率,还存在着另一个考验。鳗鱼的性别决定属于后天型,主要受周围环境影响。种群密度低时,鳗鱼主要发育成雌性,种群密度高时,大多发育成雄性,人工饲养的结果很可能是得到一池子好基友,无法再继续人工繁育。也难怪亚里士多德感叹鳗鱼没有性别之分,并且它们似乎也真的来自大洋深处。我们平时餐桌上的养殖鳗鱼都没有达到性成熟,它们也从没有感受到爱的召唤,近年野生鳗苗连年欠收,真心希望它们的野生同伴们都能顺利的返回大海。
每一碗鳗鱼饭的主角都遨游万里而来,这个星球上一个神奇物种与另一个神奇的物种的最大交集。下次再看见鳗鱼饭,你的目光里会不会满是温柔。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