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月,我国加大了寻找大豆供应替代国的力度,分别增加了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进口。与此同时,关于我国为何要进口大豆,以及这些大豆都用在哪的讨论,再次在广大网友们口中重新燃起。
进口大豆用于提炼油和饲料养殖,占据我国“半壁市场”
那么,我国每年到底要进口多少大豆呢?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进口大国。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最新预测,2017~2018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约9350万吨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另粗略统计,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6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几乎“吞下”了全球的大豆。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来提取食用油和饲料养殖,至于为什么,可能并不是太明白。现实生活中,大豆既是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也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据中科院的数据,这些大豆为我国消费者提供了超过80%的食用油(大豆油)。榨油剩下的豆粕,是饲养使用的基本原料,比如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禽类养殖。
相较于其他饲料,大豆蛋白含量更高,因此激发了国内饲料行业对大豆需求的持续增加。2017年,中国总共消耗1.05亿吨蛋白类饲料,豆粕占其中7230万吨。受庞大的油榨和养殖的客观需求影响,国内大豆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被迫需要进口国外的大豆。
挪出40%耕地才能够替代大豆进口,结果是国产大豆惨遭冲击
据农业部测算,我国大豆需求量从1990年的1100万吨猛增到2015年的9300万吨。如果把进口的大豆改为国内生产,大约需要占用7.9亿亩的耕地。这是什么概念呢?据自然环境部的数据,到2017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13486.3万公顷)。其中,稻谷面积约4.5亿,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
显然,不可能为了种植大豆而放弃其他作物。更严峻的形势是,我国还在为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努力。
进口大豆似乎是没办法的选择,但大家不可避免会担忧如果一直进口国外大豆,会不会挤压本土大豆的产量,最终造成国内过度依赖进口大豆呢?实际上,持续增加进口国外大豆确实对国产大豆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国外大豆遭热捧,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锐减近一半!
在国内大豆需求连年上涨背景下,中国大豆的种植产量和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近1000万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650万公顷左右。
据黑龙江省粮油行业人士介绍,省内的大豆加工企业主要以国产大豆为原料,加工一吨大豆的利润能达到200元左右,是近几年的最好水平。可前些年,由于受到低价国外大豆的冲击,省内油脂加工厂出现亏损关停、开工不足的现象。
与此相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往往会新建许多大豆压榨厂,相比购买长途运输的国产大豆,它们更倾向购买更近且便宜的进口大豆。压榨厂纷纷选择进口大豆,以压榨厂的豆粕为原料的进口商也只能被动选择使用进口大豆豆粕。
大豆补贴标准提升近一倍,摆脱大豆用油和饲料才是关键?
不难想象,如果国产大豆产量长此以往继续锐减,不仅对豆农是一种伤害,而且还将挑战我国大豆自主供给安全。正因如此,国家也正想方设法来增加大豆的产量,保证大豆的生产“安全”。
2015年,对于轮种大豆的农民,规定轮作补贴金额为每年每亩150元;2017年3月开始,不断提高大豆补贴,压低玉米补贴。截至2017年11月,大豆的补贴标准由173.46元/亩,上调至320元/亩,而玉米生产补贴,则从2016年的每亩153.92元,一再调低至25元/亩。
很多人都明白,补贴可能只是解决燃眉之急,未必能从根本上扭转对国外大豆的依赖,如何彻底打破对大豆油和豆粕饲料的依赖才是关键。
事实上,我国正在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利用稻谷、小麦、玉米研制出深加工蛋白产品,转化为养殖业所需饲料。另外,我国还在不断提高菜籽油、葵花油、茶油、亚麻籽油等国内食用油的使用比例。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豆种植面积从2015年以来,连续3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官方预计今年大豆产量将达到1580万吨,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无论如何,对于我国而言,摆脱对国外大豆的依赖现状,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鳗鱼网报道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