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maq公司向挪威渔业局申请了四张许可证,开发“iFarm”养殖模式。该模式采用了“鱼脸识别”技术,可为每条三文鱼定制“身份证”和“病历本”。
想象一下,当每条鱼都有各自的“身份证”和“病历本”,生病个体被计算机系统准确识别、自动隔离、定制治疗;其他的鱼群免于交叉感染,即使密度再高,也可规避疾病的爆发,全军覆没的悲剧不再上演...其实,这种理想的养殖模式,已离现实不远了。
这种“个性化(Inidualized aquaculture)养殖”理念发源于畜牧养殖业。经过了六年的研发,挪威三文鱼生产商Cermaq(塞马克)率先于2016年设计出全球首个三文鱼个性化养殖设备(视频)。
针对此技术的开发,塞马克公司向挪威渔业局申请十张养殖许可证(每张许可证养殖780吨三文鱼),而挪威渔业局仅批了四张。塞马克CEO Geir Molvik称:“为了开发iFarm,我们花费了大笔资金,希望能引起渔业局的重视。如果这款技术能有效解决病害问题(鱼虱),强化三文鱼养殖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在业内推广应用后,成本或能大幅下降。”
技术分解
不同于传统三文鱼养殖网箱,iFarm网箱的深度超过了鱼虱传染的水层。深水层与水面仅有一条很窄的通道,通道内装有科技公司Biosort研发的iFarm传感器。每条三文鱼游上水面给鱼鳔充气,都必须经过iFarm传感器,传感器内装有多个摄像头,能通过智能程序识别每条鱼类表面特征并绘制成3D模型,也就是所谓的“鱼脸识别”技术。
据Cermaq公司介绍,“鱼脸识别”技术还可以识别每条鱼身上鱼虱的数量,以及是否有机械损伤或畸变。病鱼在经过传感器时,会被自动归类隔离,感染的鱼通过特定通道集中到其他区域,接受定制化治疗。如此一来,在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病鱼时,可避免健康的鱼类遭受不必要的应激,避免交叉感染,促进摄食,提升动物福利。
自动归类器还有另一功能:收鱼。比如,将渔获规格设定为5公斤,自动分类器就能将5公斤以上的三文鱼筛选到特定网箱,5公斤以下的三文鱼被放回网箱继续养殖。
另外 ,iFarm系统还能生成鱼类健康报告,如有鱼类逃逸,系统能第一时间发出警告。
技术挑战
Cermaq公司的iFarm系统还处于研发雏形阶段,须不断地接受调试改进系统可靠性。首先,iFarm系统组件必须适应鱼类日常生活习性,避免因鱼类行为造成意外损毁。另外,“鱼脸识别”系统须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类似于iPhoneX的人脸识别技术,要达到99.6%以上的精度,需要有上亿张图片作数据比对;而要让iFarm系统精确识别每一条三文鱼,至少也需要几百万张照片,也就是说,要让此系统成型,要以百万条养殖三文鱼作为测试的对象,工作量巨大且耗时很长。
Cermaq公司称,此技术成型后,可以解决75%鱼虱病害问题。每年,挪威三文鱼养殖业因鱼虱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挪威克朗。
中国鳗鱼网报道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