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临储或迎最后一拍——玉米市场暂无压力

 

10月中下旬以来,东北地区迎来新季玉米收获高峰,但现货市场却保持温和上升趋势,甚至连临近尾声的临储拍卖成交率也迎来“翘尾”行情。最新的拍卖公告显示,1025日~26日继续拍卖临储玉米,总投放量仍为800万吨,25日和26日分别投放400万吨。

市场消息称,下周拍卖将是本年度最后一次,目前该消息未得到官方确认。随着新粮上市量陆续增加,吉林玉米深加工企业也逐渐加入收购“大军”,加之运输成本上升推动企业阶段性采购需求,使得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暂无下行压力。

临储拍卖迎来“翘尾”行情

截至1019日当周,临储玉米拍卖投放798.1027万吨,成交442.4166万吨,成交率55.43%。其中,黑龙江玉米成交120.2962万吨,吉林玉米成交204.5886万吨,辽宁玉米成交48.8673万吨,内蒙古玉米成交68.6645万吨;一等玉米成交122.1624万吨,二等玉米成交251.2943万吨,三等玉米成交67.3859万吨,四等玉米成交1.574万吨;2014年产玉米成交82.4041万吨,2015年产玉米成交360.0125万吨。

今年临储玉米启动拍卖以来,累计投放2.12亿吨,成交9450.2806万吨,成交率44.6%。另据统计,截至目前,临储拍卖约出库6200万吨。临储玉米理论结转库存降至8400万吨水平,拍卖热情不降反升,出现“翘尾”行情。辽宁省玉米甚至再度出现全部成交的现象,与上周现货市场涨势互相辉映。 

吉林深加工企业集中开秤

10月中旬以来,吉林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新粮“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开秤价格同比高开50200/吨不等,目前挂牌价格集中在1650/吨。毕竟10月中旬吉林正处于大面积收获中,农户阶段性卖粮意愿有限,目前价格坚挺在情理之中。至于早熟玉米率先上市的黑龙江省,近期挂牌价格涨跌互现,主流价格集中在1550/吨左右。

目前,东北深加工企业普遍盈利,吉林每吨淀粉加工利润224元,黑龙江每吨酒精加工利润725元(按新粮计),未来对玉米的采购热度有望保持。与东北不同,近期华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再度小幅亏损,山东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约亏损34元,或影响其开工率。

运输成本上升推动需求

近一周,南北港口沿海运费上涨(南北散船运费由60/吨涨至7075/吨)。国内又将迎来用煤高峰与东北新玉米南下叠加,沿海运费偏强具有趋势性,部分规模企业再启阶段性买货。

受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到货量较少影响,近来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双双上扬。截至目前,北方鲅鱼圈港14%水分二等拍卖玉米主流收购价17301750/吨,与上周持平,15%水分二等2018年新产玉米17701790/吨,上涨1020/吨;锦州港口15%水分二等2018年新产玉米17801810/吨,上涨30/吨。广东港口散船二等拍卖玉米报价19101930/吨,较上周上涨10/吨;集装箱二等拍卖玉米自提价19301950/吨,一等2018年新产玉米自提价19802000/吨,均持平。

近两周,东北玉米迎来收获高峰期,但并不代表上市高峰期,市场行情和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双双呈现向好趋势,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可能触动下游企业增加阶段性库存,深加工企业整体盈利良好,都是提振市场的重要因素。短期来看,国内玉米市场暂无压力。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玉米,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