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刘姐在微博上举报:最近购买的蛏子上锅一炒出了半锅水。在咨询经营多年水产业的朋友后,曝出行业内幕——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就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后变得“虚胖”增重,“一斤吸水后能多胖几量”。此事纷纷被媒体转载曝光。
近期,广州市民刘姐在微博上举报了一件事儿,称其最近购买的蛏子上锅一炒出了半锅水。在咨询经营多年水产业的朋友后,曝出行业内幕: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就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后变得“虚胖”增重,“一斤吸水后能多胖几量”。
养海鲜降盐度、八两变一斤——渗透原理
对于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渗透原理。海水中的鱼类等生物生活在高浓度的海水中细胞浓度较高。降低盐度或换成淡水的时候,外界盐度低于细胞盐度时会导致细胞吸水,重量因而增加。
根据刘姐提供的图片显示,通过降低盐度浸泡几个小时后,2064克蛏子就迅速增重到2854克,涨幅接近40%。
利益驱使,活鲜吸水会变重,最夸张可增重50%
报道水产业内人士表示:“确实有一些牟取暴利的商家会这么做。”在运输和养殖的环节,慢慢调低盐度,鱼或者贝类就会吸水就会变得更重,最夸张可以得到50%的增重。就像多宝鱼批发一斤三十多元,半两就是1.5元。每次100斤的成交,可以有150元的纯利润。
被采访的多数消费者表示对这种操作并不知情。
如何辨别海鲜是否被降低盐度吸水增重?
业内人士称:“浸泡过淡水的海鲜其活度会慢慢变低,容易死亡”、“论只卖比论斤卖更有保障”,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轨渠道购买。
某超市海鲜采购员以鲍鱼和波士顿龙虾举例,介绍了识别“低盐虚胖”海鲜的方法。正常鲍鱼会比较喜欢蠕动,吸水过多的话,会变得非常饱满且不爱蠕动;龙虾如果过度吸水,关节处就会变得特别饱满和突出,整体活力也会下降。
图片转载自网络
延伸阅读:
各大媒体曝光情况盘点
日前,针对海鲜降盐增重的新闻已被各大媒体曝光。拒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十家卫视频道、新闻都市地方频道、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在转载。
行业不良行为被广泛曝光,多数会伴随行业监管力度加大。此次事件未来会对活鲜流通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尚不可知,目前尚在发酵。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互联网巨头玩家入局,树立起“论斤卖不如论只卖”等行业新标准,那些以偷斤短两等不正当方式竞争的商家,获取的利润终将被市场收回。
中国鳗鱼网报道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