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双11近3000亿的交易狂欢是京东和天猫的,和海产企业有什么关系?

加入生鲜电商的大队伍,对于海产企业来说,福兮祸兮?

双十一过去一个星期了,这场网络购物狂欢节,与其说是电商的竞相出彩,不如说是天猫、京东两大巨头的角逐。最终,京东、天猫分别以1271亿元和1682亿元下单金额完美收官,分别占据全网销售的66.23%21.41%,其中生鲜板块表现出色,京东共卖出4000吨生鲜产品,天猫生鲜售出1300万件商品。不得不说,尽管生鲜在电商平台上线不过四五年,但成长扩张速度惊人。

 

但狂欢之后还需要业内人士迅速冷静下来,看清楚电商平台发展的同时,到底给海产企业带来了什么?

当然,电商平台的流量和资源让许多海产企业有了发挥的舞台,就像国星海买总经理孙良杰在与笔者交流时谈到的,平台的发展,带给海产企业最直观的就是短期内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今年仅仅是海买参加双11第二年,销量就实现300%的增长。其明星产品——加拿大头籽北极甜虾,双11当天在京东上的销量接近10吨。

仅就销量来说,这对于一家北极虾进口量9000多吨、约占40%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销量奇迹。但这带给和孙良杰一样的生鲜电商经理人的思考确实值得深思。

有思考的前提是有问题,我们在前期准备的时候的确找到一些问题。

1、虾类产品销量领先,其他品类差距明显

中国人爱吃虾到什么地步呢?双十一当天,天猫生鲜在短短4个小时内,卖出加拿大北极甜虾超过270万只,阿根廷红虾超过160万只,马来西亚黑虎虾26万只。京东海外直采泰国黑虎虾销售50万只。其他产品,如银鳕鱼、黄花鱼、大闸蟹、三文鱼虽然销售额增幅很大,但相较于虾类产品还是略显逊色。

 

在京东海鲜产品页,销量前十中有六种都是虾类产品。天猫公布的111-11日销售排行榜中,生鲜海产销售前三中,大洋世家和禧美海产均以虾类(阿根廷红虾和北极甜虾)称霸。

2、天猫,京东销量分布差距明显

阿里的天猫生鲜频道在2013年上线,随后形成了“天猫生鲜+易果生鲜+安鲜达+盒马鲜生”的矩阵。其中,天猫生鲜又包括天猫超市、喵鲜生、天猫旗舰店三大渠道。京东的生鲜频道比阿里还早一年,随后在2016年成立了京东生鲜事业部。

如今天猫超市生鲜区由易果生鲜独家运营,阿里着手培养自有的生鲜采购运营队伍,向京东的生鲜事业部“宣战”。当然阿里培养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天猫搜索“海鲜水产”,销量排在前列的产品均来自由易果生鲜经营的天猫超市,对天猫旗舰店销售的挤压也比较残酷。

 

3、品牌众多,但雷同严重,消费者对品牌无感

品牌建设一直是海产企业需要深究的功课之一,也关系到公司的定位。在电商时代,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复制+粘贴”的现象,导致品牌间重复度高、雷同严重,缺乏特色。消费者只记住了产品,却记不住品牌,造成“平台和产品屹立不倒,品牌轮番坐镇”的局面。

 

就看这上面左右两个产品图,最直接的关键词是什么? “加拿大”、“北极甜虾”、“鲜甜”、“熟冻”、“京东自营”,但是品牌在哪里?笔者在收集素材时都很难看出来,更何况是消费者。

就像上面这幅图体现出的问题,品牌在建设过程中非常脆弱。举个简单的例子,消费者在没有熟知某一品牌的时候,选择购买时更容易受到价格的驱动,既然产品都一样,当然哪家便宜买哪家。这就会导致企业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淖。那么对于海产企业来说,借助电商的流量和渠道,如何把品牌做大做强,避免重蹈价格竞争的老路,是最紧要的问题。

不管是在商品页突出品牌名称、包装上印刷自己的logo、还是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都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方法,看看挪威海产局的推广力度,可以借鉴到电商经营中。只有在品牌做到一定程度后,推广新品更容易,才是长久之计。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海产品,双十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