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方法详解

 

黄花鱼又名黄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分布广泛。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大黄鱼作为名贵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青睐。经多年实践,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本期编辑一组大黄鱼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科学培育苗种

黄花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大黄鱼春、秋两季繁殖,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

中国沿海大黄鱼产卵场约10个,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东海、黄海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南海区不超过30米。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开始集群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各地方群年龄组成不同其个体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大黄鱼处于二者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

苗种放养技巧

放养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每尾要在100克左右;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的,一般选择6090克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养成阶段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鲈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量为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为8

日常管理方法

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3米。池水比重在1.01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要求在88.5之间。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每天都要换水,水质好时,每天1次,反之2次。高温季节,晚上换水最好,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大暴雨后池塘表层比重下降明显,换水时应把表层淡水先排出,待海区潮位较高时再进水。每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

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又逢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有浮头不下沉的,要进水(或抽水)增氧。若发现病鱼、死鱼,或无特殊原因而摄食量明显下降的,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池塘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小潮汛换水困难时可投一次。若水质不好又无法进水时,也可以暂停投喂12天。其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处,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投喂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若未见鱼群上浮抢食,或下水中摄食时发出的叫声,就不宜再投。

疫病防控措施

贝尼登虫病。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

最有效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3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用15020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用每升30毫克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瓣体虫病。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刚培育出的全长2050毫米小鱼苗。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型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病鱼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可用20025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每升2535尾并充气增氧;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每升20毫克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每升2毫克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大黄鱼,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