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分享

 

罗氏沼虾:学名“淡水长臂大虾”,在中国大陆被称为罗氏沼虾。原产于中南美洲、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亚热带地区。因食物不足的时候会有同类相残的现象,故为杂食性的热带虾。

罗虾最适合生长的水温是23-32度,22度以下生长便会减缓,19度以下就会停止摄食,水温低于18度或者高于35度会出现大量死亡。罗虾蜕壳多在夜间进行,蜕壳前1-3天摄食量减少,体色加深。蜕壳后至少十个小时内虾体柔软,不能正常游泳和爬行,仅能弹跳,容易受到同类或其他敌害的伤害。

随着近年来罗虾养殖业的兴起,似乎已经料定罗虾就一定好养,若抱定此心态来养罗虾,注定不会有好的前景,保本容易,想赚多点,比对虾还难。目前罗虾养殖面临的境况是,苗种严重退化,好坏难分,生长缓慢,养殖户预防意识不高,导致养殖过程损耗大,出虾成活率极低。由于对种苗的过度依赖,大家往往都将成败归于苗种质量,很少人反省过自身的管理存在什么问题,以至于很多人花大精力大价钱找到口碑好的苗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稳赚了,可产量却不那么乐观,尤其今年,产量创下近年新低。

一、以下和大家来深入探讨罗虾养殖低产的误区

1、投苗早期水质不肥:清塘后,水质还没有培肥就急于放苗。由于养殖前期池塘水体偏瘦,可供幼虾摄食的生物饵料缺乏,影响幼虾的生长和成活率。

2、换水不科学:养殖中后期,池水过肥,容易发生大青水的情况,养殖户常常一次性大量换水(特别是换水方便的地方),引起池塘的水温波动太大,影响罗虾的摄食和生长。

3、过量饲用动物性饵料:福寿螺、沙蚕等动物性饵料不易被摄食完全,大量沉积在水底,极易败坏水质。有时即使被罗虾摄食,但其消化率很低,大部分以排泄物的形式排放到水中,特别高温季节,吃剩的残饵和过多的排泄物是水质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还常常引起罗虾早熟情况,过早地结束生长期而进入繁殖期。

建议方案:

1)放苗前连用2次百安清,放苗后每10天用一次,确保水质稳定藻相平衡。

2)定期泼洒重毒清防止底部毒素上升;

3)使用底毒消,氧化底部淤泥,还可防虫抑制菌。

二、罗氏沼虾常见病害以及预防

1、甲壳溃疡病

病原菌主要是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多种细菌。病因主要有以下4种:

1)上表皮先受到机械损伤,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再从伤口侵入,引起溃疡,这也是我国对虾在越冬期间的甲壳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2)先由其他细菌破坏上表皮,然后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再次侵入。

3)由营养不良引起。

4)养殖水体底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导致虾慢性中毒,致鳃丝变黑。

建议方案:

1)用重毒清+水基础,连用两次,清鳃排毒,稳定虾质。轻微情况可以连用2次底毒消清洁底部。

2)同时内服:肝肠毒清+清热消炎宁。

 

2、烂鳃病

症状:鳃丝肿胀,呈灰色,变脆,严重时鳃尖端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有的鳃丝在溃烂组织与尚未溃烂组织的交界处形成一条黑褐色的分界线。患此病的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厌食,最终死亡,尤其是在池水溶氧不足时,病虾首先死亡。

建议方案:

1)先用重毒清+水基础,清鳃排毒,通透水体,增强虾质。

傍晚使用底毒消+乐米氧,每天用1次,连用2次。

2)肝肠毒清+清热消炎宁同时内服。

 

3、纤毛虫病害

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可见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感染严重的虾,可见虫体布满鳃丝,且经常与丝状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在虫体之间还黏附一些有机碎屑、单细胞藻类和污物等,可见鳃部变黑,也称黑鳃。镜检鳃丝,可见纤毛虫类附着。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减弱,生长发育停止,不能正常脱壳,更促进了固养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值,最终导致虾的大批死亡。

 

建议方案:

先用抗应激VC+重毒清;内服百安适,每天一次,连用三天。最后用百安清分解水底有害菌和虫害营养源的蛋白质,预防二次感染。

4、大青水(蓝藻)

罗虾塘由于疏于预防调水,极为容易出现大青水现象,在池塘表现为:肉眼可见,PH值偏高且早晚变化很大,藻毒素高,危害极大,而且加不起料,生长缓慢,极易出现偷死。早期水色靓丽,吃料快;中后期水色浓绿,虾肠红色,增氧机水花暗绿色;镜检后藻相分析:藻丰度50+以上,蓝藻中最霸道的颤藻,还有螺旋藻与平裂藻总共超过40%

建议方案:

1)先用重毒清+抗应激VC解毒,再用百安清调水,隔天再用一次防止有害藻种菌种滋生。

2)内服清热消炎宁+肝肠毒清排除虾体内毒素。再用百安丹拌料调理肠道消化吸收。(作者:梁健玉)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罗氏沼虾,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