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些年中小饲料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我还是那个观点,应该分开来看:一是实在干不下去;二是实在不想干;三是想干但干不动;四是不让干。市场总是不断向前的,总有企业冒尖,就总有企业消失。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不是最核心的。最根本还是这个市场变得太快,很多企业跟不上,掉队了。
与此同时,我并不否认,政府主管部门对于饲料市场竞争的干预还是太多,除了一些一刀切的做法,也包括“抓小扶大”的主导政策做法。比如很多政府补贴实际是向大型饲料企业倾斜,必然会影响到正当竞争。实际上,如果政府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良性市场竞争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面,会得到更多的赞誉。
相比而言,在饲料业,市场化程度算是足够高,政府干预算是足够少的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所以,如果做得不好,问题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
今天,特别转发王湘黔社长的文章,请看:
中国的饲料企业,从鼎盛时期的一万五千多家,减到五年前一万多家,再下降到目前的六千家左右,整合速度不可谓不快。
饲料企业的急剧减少,与近几年上游养殖业长期处于低谷,畜产品效益低带来的需求不旺、竞争激烈有密切关系,也与十二五规划的“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保证安全”的导向有关。
应该说,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强饲料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上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在提升行业门槛上,要求企业保证生产必备条件,完善检验设备等,对于规范行业起到了一些效果。而有些做法,如每个饲料企业都需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引起了较大争议,因为动辄十几甚至几十万元的仪器,使用效率又不高,完全可以让企业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等方式来解决,除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外,也被质疑一刀切、有资源浪费的之嫌。
力图压缩饲料企业数量,有其合理性:规模经济的效益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更合理的解释是便于监管,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质量、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我们看到,那些消亡的都是中小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部门的意图是达到了。
据称,中国的饲料企业数量要减至一两千家时,方才最合理。这说明,在现存的六千家企业中,至少还要有一半多的要消失。呵呵,不寒而栗呀。
2015年,中国的饲料产量已达到了2亿吨,集中度也大为增加,2014年,31家百万吨以上饲料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52%。这些是以近万家企业的死亡为代价的。当然,社会在发展,行业要进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饲料行业是中国最早开放,也最早充分竞争的行业。如果是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下的结果,没有人会有怨言。但如果把扶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大作为目的,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有所偏倚,那就有违市场经济的原则。
饲料行业的中小企业,确有不少管理、技术、生产诸方面落后于整个行业,在竞争中不敌败下阵来。也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或在产品研发、销售方式、技术服务上等某些方面一招鲜,吃遍天,满足了特定区域或客户的特定需求。
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只要他们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允许他们生存、逐步发展乃至壮大,不能歧视,更不能打入另册。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果江河注定要汇入大海,那就让激流澎湃,大浪淘沙。政府,请你做好“守夜人”,让市场去决定饲料企业的生死吧。
中国鳗鱼网报道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